美文网首页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作者: 素素007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18:00 被阅读0次

iPad之父乔布斯,为何在自己家里颁布了禁令,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自己公司造出来的 iPad?不仅是乔帮主一个人,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在家里都对这类的电子产品采取了相同的态度。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他们自己创造的电子产品,为何在家里采取禁令,谨小慎微,他们在担心什么呢?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得电子产品有多可怕的一批人,让他们谨小慎微的其实不是电子产品,而是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行为上瘾问题,因为孩子一旦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可能会从源头上摧毁他们在现实世界生活的能力。什么样算是行为上瘾了呢?如果有件事情你明知道它会带来什么后果,但仍然忍不住心中的渴望频繁地去做它,而且一做就停不下来,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你对做这件事行为上瘾了。行为上瘾只是孩子的事吗?No,大量的成年人也存在行为上瘾问题,比如孩子的手机瘾,网络游戏瘾,社交媒体瘾等,成年人比如赌博,购物,爱情,工作上瘾等等。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里边已经有一半左右的人存在行为上瘾,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地变大。有的是对一种东西上瘾,有的是对几种同时上瘾。一天的时间下来不是活在这个瘾当中,就是活在那个瘾当中,很是刺激。但这种刺激的生活是以被别人控制为代价的,你完全丧失了对人生的自主权。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比如:你可能多少听到一些瘾君子的事迹,赌博上瘾的人可以在老虎机前输的倾家荡产,网络游戏上瘾的人可以在网吧或者在家里一个月不出门,除了叫外卖,切断跟外界的一切联系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行为上瘾呢?很多人会觉得他们是不是脑子不正常,正常人谁能干出这种事来。介绍一个著名的实验“老鼠也疯狂”。实验中,科学家给这只老鼠的大脑连上了一个电极,这个电极是被老鼠笼子中的一个按钮控制的。当老鼠按下这个按钮的时候,就会有微小的电流刺激它的大脑。本来以为这只老鼠被电了之后肯定要离开这个按钮,跑得远远的,但没想到它不但没逃跑,反而是越按越兴奋,一直站在按钮前面连续12个小时没有休息,不吃不喝,疯狂地按了7000次,到最后力竭而死。这只老鼠对摁按钮这件事上瘾了。其实它旁边就有食物和水,但它已经没办法停下来了,眼里只剩下按按钮这一件事,觉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当时的科学家们想不通,很自然地怀疑这只老鼠可能脑子有问题,于是换了其他的老鼠过来,把电极接到它们同一个大脑区域上,结果发现所有的老鼠无一例外都同样地上瘾。

这下弄清楚了原因,上瘾的根源就在那块被不小心刺激到的大脑区域那里。但凡是高级动物的大脑都有这么一块区域,这个区域叫做快感中枢。人类也不例外,正常人的大脑都有快感中枢这么一个部位,所以大脑结构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上瘾的可能性。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那么快感中枢为什么会导致行为上瘾呢?大概有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快乐,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快感中枢偶然被刺激到,它就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这种物质会让你感觉心情非常愉悦。

第二个阶段是学习,等你再做这件事时,快感中枢就会驱动你大脑中负责学习、记忆的回路,让它记住原来干这事可以让我很快乐,它带给我的快乐的程度是怎么样的,以及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得到这种快乐。

第三个阶段是期待。一旦情绪不好,空虚、寂寞、无聊,你就会特别期待用以前那个快乐的体验把这些糟糕的东西赶跑,只要不开心就求助于这种行为,只要不开心就来一下,于是你就开始了踏上行为上瘾的不归路。

第四个阶段是渴望。行为上瘾严重到一定程度,其实做这件事你已经不喜欢了,因为你已经发现结束之后要面对的痛苦,但是没办法,你已经欲罢不能,你对它的渴望已经刻到了骨子里,或者准确地说,是刻到了大脑里。而且它对大脑的这种改造几乎是不可逆的。

了解了上瘾的生理基础,我们再想想那些老虎机和网络游戏的瘾君子,或许我们的心情就不再是鄙视,而更多的是同情,他们最初可能只是打算试一试,结果一试才发现这些东西跟毒品一样容易让人上瘾。而且,不是说他们的大脑不正常,才会做倾家荡产或者一个月不出门的蠢事,而是这些东西恰好击中了他们的快感中枢,恰好击中了他们用快乐来代替痛苦的心理需求,他们才会一步步地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可怕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大量的人专门在做让人行为上瘾的生意,他们瞄准的就是我们大脑中的快感中枢。这些人夜以继日地工作,目的只有一个,设计出容易让人行为上瘾的产品。 那么这些上瘾产品的设计者们,往往会用到哪些手法来刺激人们的快感中枢?第一个手法是诱人深入的目标。目标的好处是它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让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该花的地方。但问题是,有些目标并不是我们自己真心想要,而是设计者们通过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硬塞给我们的。

比如微信上流行的小游戏,但凡微信上出一个类似的游戏,像“跳一跳”或者是“打飞机”这种,就一定会弄一个排行榜出来。为什么要弄一个排行榜?有一个排行榜你才有超越的目标,才不断会有再来一局的动力。当你超过了排在前面的某个人的时候,你会感到快感中枢带给你的愉悦,这就是用排行榜的形式硬塞给我们的目标。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第二个手法是让你在初期就能尝到一些甜头,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一些进步。如果回忆一下那些风靡全社会的游戏,比如几年前“愤怒的小鸟”,“跳一跳”,基本都会有这么一个特质,那就是好上手。不需要任何教学视频,打开——看到画面——随便操作两下,就知道这个游戏什么玩法。而且前面几关总是很容易,为的就是让你因为获得进步,刺激快感中枢,产生愉悦感。轻而易举的进步会大大地拓展可能上瘾的人数。

第三招大张旗鼓的反馈。想方设法夸大这些进步的意义,来让你盲目乐观,让你忽视现实。人天生就喜欢有反馈、有动静的东西。

举个例子,把反馈的诱导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产品是老虎机。老虎机素来有赌博界的可卡因之称,号称是人类历史上毒性最强的赌博品种。那些坐在老虎机前面的赌徒为什么会那么兴奋?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输得多赢得少,钱都让赌场赚走了吗?

对,他们经常不知道,因为老虎机非常善于给他们大张旗鼓地制造出积极反馈,让他们以为自己在大把地赢钱。它是怎么做的呢?

现在老虎机会允许人们在上边同时赌十几条甚至是几百条线路。赌徒会觉得每次就跑一条线太浪费时间、太没劲了,于是他们一开就开很多条,而这正中老虎机的下怀,因为你赌的线路越多,你在至少一条线路上获胜的概率就越大。而即便你只赢了一条线路,其他都输了,老虎机也会闪烁起明亮的灯光,播放动听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这让赌徒们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总是在赢一样。赌徒们觉得自己跟明星一样,旁边一直站着一群摇着荧光棒呐喊的粉丝,其实粉丝都是自己花钱买来的。这种哄人开心、哄人继续玩下去的伪装就是依靠大张旗鼓的反馈实现的。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第四个手法是逐渐升级的挑战。这其中的关键是要让挑战总是能处在人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来自于教育领域的一个概念。站在学生学知识的角度,有些知识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很容易就能学会,也有些知识是怎么都学不懂的,那么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好的老师会让孩子一直学那些最近发展区的东西,这块学会了,又有新的内容,每次都不简单,每次也都不是很难,这样孩子学起来不仅能学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会特别有动力。

比如俄罗斯方块游戏,它就是一个典型的逐渐升级的挑战。游戏里边的那些积木从上边落下来,速度是一点点加上去的。你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那好,加快一点点;分数又高了,还破了之前的记录,再给你加快一点点。即便迟早会输,但你感到自己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所以人们都喜欢变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游戏而已,但它能让我们有一种激励人心的掌控感。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第五招叫做不可预见的悬念。悬念不光是对故事很重要,对其他东西也一样。为什么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会那么出名,吸引着那么多人去参详、膜拜,因为她的微笑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感。当一样东西被彻底看透的时候,往往就是它失去魅力的时候。因此,留一些不确定性,留有一些想象的空间,这样的东西往往最让人牵肠挂肚。

比如,美国有家电商网站叫 Gilt,Gilt的成功就在于它给人们的购物制造了很大的悬念。这个网站专门卖世界级的奢侈品,用极低的折扣出售给它的会员。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商品每次就上线那么几件,而且什么时候开始卖,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只是在有东西上线的时候会发出“叮”的一声清脆的提醒。所以会员们要想抢到东西,就必须得盯着网站的页面,不停地刷新,或者是把手机放在旁边,听到声音随时拿起来操作,整个购物体验变得异常刺激。有人正在开车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听到叮的一声,踩住刹车停到路边,掏出手机就买,等到再开车的时候,已经花掉了几千美元。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第六个手法是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因为人们经常需要从其他人那里寻求肯定,确认自己的价值。Facebook 在2012年的时候花了10亿美元买了一个 APP,为什么在自己还没有盈利的情况下这么撒钱?扎克伯格力排众议,非买不可。后来证明扎克伯格是对的,10亿美元花得太值了。这个 APP 叫 Instagram,就是一个专门给人晒照片的地方。大量的人对在Instagram 上分享照片上瘾,就为了让人们给自己点赞,收到的点赞越多越开心。有个女孩说,她自己为了让更多的人给自己的照片点赞付出了太多东西。她到海边旅游的时候,会一天不吃东西,就为了让自己的腹部显得漂亮一点,甚至对自己的亲姐姐大喊大叫,让她帮自己把同一个姿势拍100张,直到她从中挑出一张满意的为止。正是有了这么多晒照片上瘾的人,这个 APP 才这么值钱。

点赞只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社会互动,就已经让人如此着迷了,而社会互动在游戏中可以做的花样就更多了,组队、PK、公会、声望、买卖装备,数不清。单机游戏被网络游戏打得溃不成军,为什么?最重要的就是网游多了社会互动这变化无穷的一招,让人上瘾。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以上就是上瘾设计者们最常用的六招,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有将近一半人都存在行为上瘾的原因,因为垂到我们嘴边,想让我们上瘾的鱼钩已经越来越多了,而我们的脑袋里还有快感中枢这个卧底。

如果你也有上瘾史,不需要太自责,因为就连游戏的设计者都会掉到自己挖的坑里。俄罗斯方块是俄罗斯科学院的一个人设计的,这游戏开发得差不多了,就留个小尾巴,但好长时间没对外发布,原因是开发者自己都玩得都停不下来,没空去写剩下的那点代码。而当他把这个游戏带到他的单位,也就是俄罗斯科学院的时候,又搞得科学院里没人干活,都在玩这个游戏。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世界上的笨蛋不止他一个。所以,做科研的这些人,连游戏的设计者都会掉到坑里。

这也说明了一点,是否上瘾和智商、意志力没有必然关系。谁如果要靠意志力去对抗行为上瘾的,最先失败的就是他。那么怎么对抗上瘾才比较靠谱呢?第一:是发现上瘾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上瘾本质上就是一对甲方乙方的组合,甲方是你心里有一个未能满足的心理需求,比如孤独感,而乙方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长期来看是不健康,但在眼下能快速满足前边那个心理需求,比如网络游戏。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网络游戏上瘾,是为了弥补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但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上瘾,不知道自己上瘾是被消除孤独感的心理需求所驱使的。所以,解决上瘾的行为并不是简单地去禁止做一件事,而是要先找到那个潜藏的心理需求。一旦把心理需求挖掘出来,或许你就能想到一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取代那个乙方,也就是那个不健康的上瘾行为。去掉一个坏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好习惯。第二:是构建一个能帮助你远离上瘾的环境。千万不要觉得只要你洁身自好,环境怎么样无所谓。事实上,环境对行为上瘾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你看到的、听到的、触手可及的,全都是在引诱你上钩的因素,你可能很难长时间地经受住考验。所以,要想远离上瘾,先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你可以寻求几方面的帮助,在你身边构造出几条防线:可以借助周围人的力量,向身边的朋友、家人求助,让他们成为你对抗上瘾的帮手;接下来是借助空间的力量,在物理空间上和上瘾的东西保持距离。对手机上瘾,那就经常把手机扔到客厅里,扔到抽屉里,扔到一个你看不到、甚至找不到的地方。

2018年的大片《头号玩家》,这部电影揭示了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一大波让人上瘾的技术正在排着队赶过来,目标就是要占据我们的快感中枢。所以,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要对抗上瘾,我们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

  • 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iPad之父乔布斯,为何在自己家里颁布了禁令,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自己公司造出来的 iPad?不仅是乔帮主一个人...

  • 2023.2.1

    看了《欲罢不能》第三部分“如何远离行为上瘾”怎么让孩子远离行为上瘾?现在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视频,因为他们缺乏...

  • 为何甜食,总让你欲罢不能

    糖代表了庆祝,代表了节日,也代表了爱。由于其上瘾性,也代表了现代的新型毒品。 现今富裕地区都有很严重的肥胖问题,肥...

  • 思念

    夜已深,思念正浓时。 何为情?为何欲罢不能。 你曾说,会给我倾世温柔。 却为何,让我独自撑伞, 流连在你我绽放幸福...

  • 为何家会爱人

    教育拼图——你是父母or你是孩子?为何家会爱人? 每一个父母不是让孩子与父母相同,而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玩网络游戏的人,那么让你天天玩网络游戏,你肯定是欢喜。若让你不玩,那你还会难受。 在这里网络游戏可...

  • 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还是点心小吃?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上了网络游戏,你会怎么办? 谈虎色变?假装没看见?跟孩子打联盟?还是各种限制,与孩子斗智斗...

  • 高小琴的三十六计

    为何高小琴能让祺同伟欲罢不能,牵肠挂肚,难以割舍?你难道真的会觉得只是因为她的婊里婊气?那我只想对你说你真...

  • 经济参考报称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

    #经济参考报称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 #未成年人为何会沉迷网络游戏# 作为一个曾经的网游深度沉迷者,我从游戏当中学到...

  • “网瘾”少年:我的世界,你懂什么!

    你身边还有不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吗? 答案似乎是:没有。 你身边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吗? 答案是:很多。 手机与网络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网络游戏为何会让你的孩子欲罢不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jh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