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我们肉眼可见,如:教室环境布置、卫生、班徽、班训、及作品与奖项等;而班级里的隐性文化则体现在班级关系和每个孩子内在的精神面貌之中,而班风正是班级文化中的隐形文化。
班级文化是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若想营造良好的班风,需要从这两个维度共同发力,方能凑效!
一、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首先应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从细小处着手,提高对自身要求标准。
另外,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学识丰富,兴趣广泛,修养良好的班主任很适合很能够引起学生的敬佩与爱戴,因此,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好引路人。
二、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每一名学生在自身都存在着很多的优点和不足,需要通过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营造出良好的环境,需要使得大家能够将互相之间的优点互相吸收,不足互相弥补,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培养形成一个素质过硬的班干部队伍显得弥足珍贵。
班主任可以通过对学生档案排查摸底,确定出部分过去学习好、守纪律、热心为他人服务的同学作为培养对象,使这些同学率先接受班级管理的要求,成为班风建设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为大多数同学树立榜样。
另外,使用“三位一体”策略进行培养,其一,多赞扬班干部的优点,协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引导他们在学习班级管理方法的同时不能放松知识和能力上的学习和锻炼,在纪律方面要以身示范,从多个方面发挥模范作用;其三,培养班干部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班干部这个集体带领整个班级集体批评和自我评价,加强集体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实现以面带面。
开展班级自动化管理,责任到人,人人明确自己具体职责,事事有人做,人很有事做。
三、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营造!
四、活动的激励作用特别重要
小学活动多、社团多、舞台多。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活动的积极作用,将为良好班风的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开展这些活动同时,班主任要做好全程的跟踪和人员掌控工作,在学生中对表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要加以宣传和引导,将展示学生才能和锻炼自身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共性的约束下鼓励和促进个性的发挥,树立强烈的集体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最终达到良性互动的效果。
五、制定班级制度、目标,用班级目标激励学生,目标要鲜明,具体有梯度的目标,用制度来约束学生,量化考核。
六、营造良好的班级显性文化,营造氛围,浸润人心
教室卫生
教室墙面布置
座位排列
六、抓好关键时间点(两头,中间)、关键人(两头、中间),
学期开头要特别注意:学期结束要特别注意:
特别优秀的,后进的,中间的,采取不同策略,1.优秀的:分享经验,2.后进的再分类:学习不得法的,自制力差的,父母离异、祖父母带大的,缺乏学习动力的……再逐个解决,3.中间的大部分孩子:
八、开好班会,形成良好集体舆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