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读书
三人为虎 - 《乌合之众》读书感悟

三人为虎 - 《乌合之众》读书感悟

作者: 码农飞龙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09:50 被阅读4次

我大概是在某个播客节目中听到本书的名字,同时因为对文革、网络喷子、游行示威、打砸等历史或现象多少有些兴趣,便怀着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从《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书名都能猜到,这本书就是讲群众行为和心理的,不论题材和角度都能,或多或少有些发人深省的地方。所以,想要对某些群体心理多些洞察力,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但是,从文体内容而言,我感觉这本书就想一本心理学论文,不乏很多枯燥的长篇论述,食之无味。如果我是一名心理学家或者社会学家,那这本书也许能持续挑逗我的精神味蕾,可偏偏我就是个门外汉,那些长篇大论除了帮助我增加丝丝睡意外,好像也没什么能吸引我的地方。

简单的书评结束,我只能大概地总结一下在书中的所见所闻。

何谓群体

书中所研究的群体并非把一小撮人聚集起来就完事儿了,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群有组织有目标但不一定有纪律的群众。因此,一群在食堂吃饭、在小黑屋里搓麻将、在电影院里看大片的人群,未必就是书中所指代的群众,因为这群人有个根本因素——他们没有一个共同合作的信仰或思想。

因此,一个群体的诞生离不开几个基本要素:身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思想观念却比较相近;可以被某些简单、极端、情绪化的观点瞬间凝聚起来;群体背后通常有少数人作为领袖,他们在群体中拥有极高威望,但也有迅速跌落神坛的可能。

总之我的理解,宗教、民族、国家这些可以称为群体;在某个无印良品门口被一句“打倒小日本!”所激化的小老百姓也是群体;当年刘邦在芒砀山带着一群准备暴动的土匪也是群体;一帮向往自由、为了某个理想奋斗的政治党派也是群体。所以书中所指的群体概念还是比较宽泛的,基本上就是一群由于某种想法而走到一起共同奋斗的人。

群体一定不好吗

其实按照作者在书中的诸多观点,基本上已经表明了作者的立场——确实不好。道理很简单,乌合之众——就是一群人变得情绪化、易暴躁、非理性、智力低下又冲动办事的人。不论一个人平时是否拥有过人的学识和理性,一旦他变成群体中的一份子,他就会受群体的思想和情绪感染,近乎弱智般地开始执行群体的每一次决断——而且他总觉得他是正义的!

举个例子,股市。股民就是典型的乌合之众,他们及其容易媒体、小道消息、突发事件的影响,进而情绪化的执行买卖操作,事后来看他们总会做出这么一个结论“要是当初啥啥啥,就好了”。每次风头过后大家都极其的理智,但凡熊牛市一来,谁都不可能理智,不论他是散户还是所谓的基金经理。(哦对了,我也是其中之一)

再比如,“爱国”青年们。他们可以说是最容易被煽动的群体,可以算是乌合之众的先头部队了。“抵制XX”、“打到XX”、“为了XX,我愿XX”。这种事态显然已经从最初的街头游行演变成了网络暴力,甚至是你的一次普通消费行为,都会被认为是政治立场有问题。致使我一个被党的光辉照耀10多年的所谓的文化人,都不得不一边把玩着手里的iPhone7,一边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

如果就事实而言,我确实没多少观点可以反驳作者对“乌合之众”的评判,但我还是倾向于,“乌合之众”仅算作一个中性词。比如战场上的战士们、国家公民们、基督教教徒们,数不胜数的群体,他们事实上也存在很多“不好的”行为,不然屠杀、脱欧、圣战这类的历史事件是如何产生的呢?我只能主观臆断地认为,群体多少能长时间内让每个成员都趋于稳定,大家和平共处。群体极端的突发事件必然存在,但终究是短暂的。

群体是指谁?谁都是!我们会不经意地在某个集体下,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乌合之众们的逻辑

我觉得作者对群体的一种比喻会让当代女性尤其是女权主义者难以接受: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群体都具有女性特点,但是,拉丁群体是所有群体中女性特点最为出众的一个,凡是赢得他们新人的人,命运会马上发生改变。结合书中各个章节再看这句话,基本上可以明白群体的几大特征:

  • 不善于推理,容易在受到某些思想观点的暗示(蛊惑)
  • 行动无意识,或者说总是由情绪主导身体,做出一些事后来看非理性的行为
  • 智力低下,远远低于组成群体人员的平均智力水平
  • 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还很擅长凭空想象(捏造)
  • 很容易推举一名领袖,也很容易推翻一名英雄

我可不打算污蔑现代女性,我想作者本身也应该仅仅是想说明群体在极端情况下的非理智现象。不过我知道一个真理——不要和女人讲道理。所以我可以进一步得出一个真理——不要和乌合之众讲道理,最好闭嘴,默默把头埋起来!

乌合之众除了自身的逻辑“障碍”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们背后的意见领袖了,这些由极少数人(有时就是一个人)构成的利益集团,其实多多少少也仅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用鼓动群体成员做出符合他们预期的行为。相比于群体的平庸阶层,他们可算得上是其中半梦半醒的人了。

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断言、重复和传染,是意见领袖们最应该掌握的伎俩,这其中运用最得当的就要数广告商们了。比如怕上火喝XXX、牙好XX都好、今年过节XXX,基本套路都是先用一句极其简单的“逻辑”来断言他们产品好,但事实经不起推敲,然后疯狂重复,直到大家都能口口相传,他们就成功了。

上火。从一开始表示牙龈发炎口腔问题,发展到了大便干燥的肠道问题,和小便发黄的前列腺问题,在到手脚干燥的皮肤问题,最近貌似又演变出了心烦气躁的心理问题…我就想知道,中国人还有什么病是上火不能覆盖和解决的。但是,你总能看到,人们从一开始的饮食养身,已经发展为保健品、保健器材、饮料、食品、护肤品、数码产品了。中国人的上火问题,几乎拯救了上万亿的产业啊。

还有洗头。我只看到我老婆从最开始要选购好一点的洗发水,发展到护发素,然后是生姜洗发水、头皮护理,直到最近她告诉我,其实真正导致她发际线变高的原因是她缺少一台没有辐射的吹风机!而且我惊奇的发现,全国的网友似乎在一夜之间全部开始担心自己会秃顶,我的天呐,要知道女生根本不存在至秃基因好吗。

除了广告商,很多群体的意见领袖都是差不多的套路。说句不好听的,中国人永远相信自己的国家有5000年的历史,但没多少人真的知道每朝每代;基督教对上帝坚信不疑,但谁又真的见过呢;恐怖分子誓死捍卫自己的理想,坚决抵制一切外来侵袭,却能欣然接纳美元(以及上面的人物)。

这些自然都是领袖们经过千百年“驯化”而来的结果,绝大多数人都不再会对此提出质疑,就像当初认为地球是圆的那个人,他们一帮文质彬彬,衣冠楚楚的社会名流给烧死了。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群体的观念总会在一夜之间发生突变,这也是为什么意见领袖们惧怕质疑的原因。路易十六、拿破仑、以及中国各朝代的皇帝们,相比没有谁能比他们更能暗道其中那些血淋淋的教训。群众能接受你的煽动,把你推向王位,也就能接受别人的煽动,把你送向断头台。

最后

可能由于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作者)是法国人,加之写作历史年代的久远。我总感觉他对社会主义抱有很大偏见,同时本书的例子和思想基本都是很浓重的西方色彩,估计这也是导致其内容有一部分我无法接受的缘故。

不过,对于乌合之众的分析,还是多多少少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我觉得只要人类基因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不论时代如何更迭,很多群体的基本行为逻辑和方式,变化不大。

相关文章

  • 三人为虎 - 《乌合之众》读书感悟

    我大概是在某个播客节目中听到本书的名字,同时因为对文革、网络喷子、游行示威、打砸等历史或现象多少有些兴趣,便怀着好...

  • 《乌合之众》的读书感悟

    精华 一.阅读书目 二.读书感悟 三.阅读本书目的由来 内容 一.今日书目《乌合之众》电子书第1~33页,共33页...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会--习惯三:要事第一

    感悟到三点,"精力恢复与做事情的平衡","以人为本,按照角色列计划","立马实践感悟的读书方法"。有收获,很开心~...

  • 《乌合之众》第一章

    一、精华 1.书目 2.笔记 3.读书感悟 二、内容 1.书目 《乌合之众》第一章电子书33~63页 2.读书笔记...

  • 死亡体验馆

    1.阅读书目《乌合之众》168~259 2.阅读感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道德水平和发展专业技能,而现在它什么也没...

  • 《乌合之众》阅读笔记

    书目:《乌合之众》 阅读时间:半小时 进度:31/315 感悟: 今天开始阅读沐风的《乌合之众——大众非理性行为的...

  • 《乌合之众》读后感

    这两天读了《乌合之众》这本书,没有读完,在此分享部分感悟。 很明显乌合之众是对群体的贬低,那么群体有哪些特点呢?群...

  • 2019-11-16向最幸福的人学习幸福

    刻意放手:丹麦人为什么这么幸福 推荐指数:4颗星 读书目的: 了解丹麦人幸福的原因,从中学习感悟。 读书感受: 丹...

  • 2019-06-30

    阅读书籍:【乌合之众】 阅读章节:第二卷第二、三章 微信读书:P263-338(引号为原文引用) 任何语言都是基于...

  • 当今,人们不会歌唱了

    寻虎: 所谓初始意象,所谓开篇,也只是人为划分 寻虎: 而作品是一个整体 寻虎: 千万不要忘了 寻虎: 气韵不是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人为虎 - 《乌合之众》读书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l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