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那口古井,据说是先祖开创村庄时挖的,但具体是什么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这个说法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古井位于祠堂的右侧大概十米处,井口筑起四条芝麻石,每条约两米,呈一个正方形。村里几百号人的日常生活用水,全靠这口井。
孩童时候,我就想不明白这水是从哪里来的,每天见到那么多村民从井里打水,却又不见水位明显下降。每年井水几近枯竭的情况有没有?有,出现在除夕那天。村里有个风俗,即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封井,在这三天里,全体村民禁打井水,要等到正月初四才能打。这样一来,除夕那天各家各户就都要抓紧蓄水,水缸水桶统统装满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村里还没有普及自来水,各家各户的厨房里都有一个大水缸。
除夕蓄水,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但正月初四那天,由谁先从井里打第一桶水,倒是有讲究。规矩是在前一年里,全村最早生男孩的那户人家,才有资格打第一桶水。这个规定什么时候留下来的,没有文字记录。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出生时,这个风俗还保留着。我出生在正月,那一年全村总共才出生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那个女孩比我迟出生。当然,比我早出生也没用,因为我是男的。
虽然一直生活在农村,可是祖母向来不太理会风俗习惯,比如春节前的大扫除,当地的风俗是腊月二十四之后就不搞大扫除了。为什么呢?因为大家迷信腊月二十四神上天,赶在各路神明上天庭汇报工作之前把家居卫生搞好,增加好印象,让他们说多点好话,祈求来年人寿年丰。祖母不信这一套,反正自己安排好时间,春节前完成就可以。
后来听祖母说,我出生第二年的正月初四一大早,有个村民匆匆跑到我家,叫她赶紧去开井,说“一大波人等着打水哩”。祖母一开始还莫名其妙,反问说打水关她什么事。等到知道自己闹了个笑话之后,她才急忙整理一下衣装,跟着那个村民出门去。
按照惯例,开井前要进行祭拜活动,主要是表达对水井的感谢,可是祖母觉得这个是迷信,坚决不参加。怎么办?大家都提着桶等着打水呢,这井不能不开。后来大家提议撇开祖母,祭拜活动由他们代为操办,祖母只需打第一桶水则可。祖母没意见,等祭拜活动结束后,就把第一桶水打回家,完成开井任务。
如今,古井依然在,可是,却无人问津了,各家各户都用上了经过消毒处理的自来水。开井这个习俗随之消失,那个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留在记忆深处的,只是一段乡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