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离舍的工作机制,明白舍弃东西的效果,更新对待事物价值的观念,只有这样,身体才能觉醒,我们才会自觉地做出行动。
观念上的断离舍:
1.认识现状:首先确认物品的“量”,接下来再判断居住空间的“质”处于什么水平。
2.停止自我否定:现状不是你造成的。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为了收拾东西而收拾东西”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收拾东西”仅仅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我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是我们实践断舍离的原动力。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首先是“出”,先将物品都拿出来。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清理掉忘却物。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从这些角度进行杂物取舍,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接纳喜欢上自己。掌握以物品与自身的“关联度”为焦点的思维方式。清晰地展现随着时间变化,自身与物品关联度的变化。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不需要的东西 东西使用起来很便利,虽然没有坏,但是丢了也不发愁。不合适的东西 以前很重要,但是对现在的我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 长时间使用,但会有莫名的违和感和不快情绪。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收拾”就是对庞大的杂物量进行压缩和收纳的作业。整理·分类+扫除,总称为打扫。最正确的“打扫”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废品,以及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之后再转而进行杂物收纳,进行“清扫·擦拭·磨刷”。
收纳指南:
“三分法”: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三类不能交叉。
“7·5·1法”: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1out1in法”:处理一个,收纳一个的原则。先出后进,才能唤起良性循环。
“one touth法”:一键式取出来。
“自立·自由·自在法”:在收纳杂物时要有“立”意识。自由是指“选择自由”。自在是指物品的随意性。杂物的“自立·自由·自在”的状态也会有利于它的主人“自立·自由·自在”地生活。
先找“出口”
生命被分为三个部分:肉体生命是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命。社会生命是对归属和被承认的欲望。精神生命是对智慧、美、沟通的渴望。
只有这个肉体基础健康良好,才可能让自己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绽放光彩。没有气力开始实践断舍离,总也迈不出第一步的人,首先要让作为根基的肉体生命恢复元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