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断舍离的机制
断舍离这个概念曾经风靡过一段时间,那么,到底什么是断舍离的机制呢?
不是为了收拾而收拾
首先要明白作者所说的“不收拾的收拾法”。在收拾整理物品前,应该先明确一些概念。第一,要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角度来看待物品,正确认识到物品的时间与关系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东西是当下必用,有的东西则是“还能使用”,有的则是“以后也许有用”,不同的东西我们要明确它们在时间轴与关系轴上的位置,尤其是与“我”的关系。第二,收拾东西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保持好心情,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没必要把它当成一件有压力的事情来做。
区别于传统收纳术
“断舍离”的理念有一点我认为最重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筛选东西。筛选物品时,并不是以这件物品值多少钱,或者这件物品还能不能用作为参考,而是从“我”的角度出发,看这件东西对我是否还有用,是否还有价值,以及在什么时候有价值,如果能想通这一点,想必会帮我们减少很多纠结的情绪。
我们为何无法舍弃东西
当然,光是理解了断舍离的机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明白自己平日里为什么无法舍弃东西,了解病源,才能对症下药。
物质高度泛滥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现在毕竟早已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了,即便经济状况一般,大多数人还是能够买到足以堆满房间的物品,正是由于物质泛滥,在有了折扣、低价时,我们才会冲动消费买回一堆“可能有用”的东西,最后在房间里积灰,很多电商平台上“9.9元包邮”的商品往往都属此类。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
不愿意面对堆积的事实,一味拖延逃避
执着过去型
把过去的美好寄托在旧物上,也有逃避现实的成分
担忧未来型
充满焦虑,缺乏安全感,过度担忧未来
界定现在,主动断舍离
其实所有“扔不掉”的人都是“不想扔”,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当下”,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与物品的时间性,种种“扔不掉”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被自己的意识所困而已。
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物品的堆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品的堆积其实是有害的。如果占据了太多的空间,不仅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不适,长期堆放产生的细菌、尘埃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破烂的分类
对于堆积在家里的“破烂”,其实也可以进行分类。
不用的东西
早已不用的东西,只是因为偶尔的拖延或者心头犹豫才一直没有扔掉,这类物品需要下定决心尽快解决,否则很可能拖着拖着就忘记了它们的存在。
还在用的东西
这类东西虽然还在用,但也是勉强在用而已,需要做好决策及时更换,用与自己不相配的东西,其实是在影响自己。
具有怀念意义的东西
这类东西有着特殊的意义,要针对性地想好如何处理,是丢是藏都要慎重。
当杂物占据了空间
锁定现在与日常
无论是前面提到的“破烂”,还是那些有用的东西,在取舍时都需要确保把目光锁定在现在与日常,把重点放在高频使用品上,不要分散精力。
找回对自己的信任
在扔掉东西时,也许有给自己树立信心,通过果断的扔弃,明确自己的决断力和守约能力,恢复信心,更好地断舍离。
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以自我为轴心
这一思考法则在前文也有提及过,重点就在于,在考虑物品是否有用时,一定要以“我”为主语。是“我还有必要用这件东西吗?”而不是“这件东西是否还有用”,形成“是因为真的能用,我才在用”的物品管理状态
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在书中,作者把物品与人的关系比作人与人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人们身边的朋友伙伴会不断发生变化,人际关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物品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在选择物品时,一定要弄清物品是否适合当下的自己,只选择当下必要的东西,帮助自己更好地断舍离。
理清扫除的概念
在断舍离中,扫除不是单纯的物归原位、摆放整齐,“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知行合一
书中的“知行合一”其实指的是对信息的断舍离,扔掉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
活着就是要不断做选择
断舍离衍生出的“选择力”概念,对物品可以爱惜,但还是要会断舍离,同时学会减少选项,提高自己做选择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断舍离付诸行动。
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这一章节的实践方法我觉得有很多参考价值,但并不适合照搬,所以这里也只记录我认为有价值的部分,仅供参考。
提高收拾的动机
在想要收拾东西做断舍离之前,人们总是很难开始付诸行动,为此,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开始工作。
集中一点搞完美
开始面对一项庞大的收拾工作时,我们总会觉得无从下手,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从一点开始,一只抽屉、一张桌面、一个柜子都是不错的选择,一开始整理时不需要定下太大的目标,只要把一处收拾完美了,获得的成就感与愉悦感自然能增加接下来收拾的动力。
根据目的选择断舍离的场所
同时,要提高自己的动机,也要选好断舍离的地点。如果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工作,那么可以优先整理好后书房以提升工作效率;如果休息质量不好,可以优先收拾卧室,给自己一个清爽舒适的休息环境。
从扔东西开始
刚开始选择断舍离,最难的肯定是扔东西,面对家里的东西,总会产生一种迷茫情绪,所以,一切先从“扔”开始。首先果断地扔掉那些“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先从最基本的事情开始,再一步步地收拾整理。
大中小三分法
扔掉垃圾之后,就要开始对东西进行分类。书中给到的是可以重复的“大中小三分法”。先对物品分成三大类,比如厨房里的,就可以分为餐具、烹饪器具、食材这三类,而每个大类又可以再细分三类,比如餐具就有盘子、容器、杯子这些,每个小类继续细分,就可以明确物品细节,做好整理与取舍了。
751总量限制原则
从空间里限制物品数量
断舍离提倡的收拾空间,是要给物品留出足够的流动空间。在看不见的那些储物空间,物品只要放满七成就好,,余下三成来保证东西可以自然轻松地取用;而那些架子、橱柜等收纳空间,只放五成就够了,这样可以保证美观与清洁;而能看得见的那些场所,比如桌面等等,只需放置一成物品即可。
替换原则
这是限制总量的另一条原则,可以限定自己所用物品的总数,如果有了新的物件,就淘汰掉其他,以保证总量不变,自己使用的永远是新的与必需的东西。
日常物品的整理原则
对于日常物品的整理,需要取用的物品,也有其需要遵循的放置原则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对于日常每天要用的东西,最好的就是一个动作可以取到。如无必要,尽量都不用在食物外面套上皮筋、袋子一类,即便需要保存,用个夹子夹上就可以,方便随时取用
自立、自由、自在原则与“每次”原则
这两条原则易于概括,第一是物品摆放要能够自由选择、放置舒适;第二是**每次都只在必须的时候购入这次所需的物品,因为不良品库存=负债,所以不要一次囤积过多,哪怕价格再低都没有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