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极限辩护,你就会永远受制于它。”——《幻觉》巴赫
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但并不意味所有的痛苦都对人有积极的意义。
敬畏之心、罪恶感、焦虑等形式的心灵之痛,都可分为存在性和神经官能性痛苦。
对我们有积极意义的是存在性痛苦,消极的是神经官能性痛苦。
怎么样分辨痛苦是哪一类?我们在面对复杂困难情况时,会出现焦虑不安的心情,因为这些焦虑,我们会检查是否做好准备,尽可能多的搜集信息。这样的焦虑让我们将事情做得更好,即为存在性痛苦。而如果因为对于失败的担心,不停设想一些无关紧要的意外情况,这种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对于我们生活不会带来帮助,反而带来限制的,即为神经官能性痛苦。
所以面对痛苦时,先判断这样的意识对自己带来帮助,如果可以,那就积极地面对,坦然面对它,如果这样的意识在限制你,只会徒添烦恼,就问问自己:“如果没有这些焦虑和痛苦我会怎么样呢?”,然后按照你设想的,按照没有这样的痛苦我会怎么样来行动。
比如每次上公开课,上课前都很紧张,担心课堂出现什么意外,学生表现怎么样,这样是一种无意义的焦虑,对于未发生的情况,我根本无从解决,只能无端揣测,让我的思考不能集中在教学设计。那我就想,如果我不是这么焦虑,如果我是一个非常熟练的老师我会怎么做。我会语言表情更从容,给学生更多空间,把握住教学框架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去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那我就按照我想的去做,像我从不紧张去做。
每个人都会胆怯,但这也是发现勇气的地方。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尽管害怕仍能迎难而上。
如果觉得别人都幸福美满,人生本该舒适顺利,当痛苦来临就会尽力逃避,而不是勇敢面对。所以坦然接受人生苦难重重,尽管痛苦却从不逃避,把问题和痛苦当做实现生活目标的机会,去启发自己的智慧,激发自己的勇气,才是面对痛苦的办法。
成长并不仅仅是学会承受痛苦,还要学会宽恕。为什么要避免责备,学会宽恕?
(明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