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儒家思想过于强调“和”的影响程度与延伸广度,没有墨家的守城技术作为军事指导方针,没有法家的严律军纪作为军事保障方针,更加没有兵家的阴谋诡道作为军事战略方针,只有“以和为贵”的军事保守策略而已,使得汉人与外族之间只能用“和亲”套路勉强维持现状而已,无法扭转被打的局面。
反方:儒家思想只能影响到少部分人的军事决策能力,无法决定军事行为这一庞大的国家系统工程,是由于军事现象是无法预知的,是不可能靠读书的死记硬背来指挥军事行为,反之就会诞生“纸上谈兵”如战国时期的赵括与三国时期的马谡等历史人物,还是人物性格决定命运的自然规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正方:儒家思想特别是在处理军事领域的时候,由于缺乏对于实际战争和军事技术的深刻理解,间接地造成汉人在与外族的冲突中常常处于劣势的境地,而且过于强调宽容与妥协等平和态度,也容易被外族理解为软弱和可欺的、“吃软怕硬”等作为汉人基本特征的民族思维习惯。
反方:儒家思想在军事影响是有限的发挥客观能动性,但在军事决策中仍然能起到积极意义,“正义之战”、“慎战”等军事理念能够对军事现象起到了军事信息分析的判断能力,才会诞生近代史上八路军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人民战争”的军事方针。
总而言之,汉民族之所以不能战胜外族,是因为儒家思想在整个军事体系中只是一个“零部件”,而不是“大头”的硬实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