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4

作者: 当尼采哭泣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20:49 被阅读18次

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症的小孩伊桑从依赖父母、自我逃避到自立、自信的过程。影片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后半部分的角色转变的铺垫,大致展现伊桑读写障碍的表现,如无法正确读写、无法服从多重命令等,还有是突出伊桑有特别的绘画技巧。后半部分讲的是尼克姆老师如何将伊桑从恐惧与害怕的阴影中拉出来,让伊桑意识到自己的特别之处,也让伊桑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的男孩子。

好久之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一直以为是写自闭症儿童的故事。电影看完后,总觉得过于理想化,就像“三傻”一样,过于强调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客观现实或者说把现实当作敌人进行吐槽和攻击。虽说,看的时候,很有代入感,但回到现实后真正的实施起来,却发现有万般的无奈。这样说又或许对这部电影的要求过于苛刻,因为这毕竟只是电影而已,能把以娱乐的方式把社会问题展示出来,进而引发更多的父母老师去关注反思,进而从自身行动起来,改变一些什么,本身已经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下面就结合这部电影来表达一些自己想法

影片刚开始,一个小男孩拿着个玻璃瓶,专心致志的盯着水沟里的小鱼儿,并冒着栽下去的风险,去捕捉它们。也许在大人的眼中,这就是一个臭水沟,但在孩子的心中,这是一个很大的世界。想起小时候,在坑边挖水渠做闸门,在麦秸垛里打洞玩捉迷藏,用泥巴捏造各种的奇形怪状的东西,回忆起来满满的都是温馨。包括后来小男孩逃课在街上看到的情景,感觉到孩子眼中的世界真的是那么的美好。无忧无虑,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记得之前我就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小学的很多知识真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吗?在这个年龄段,他们人生的奠基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的初期,我们真的有必要让他们去纠结这些无聊的“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吗?如果我们的小学把一些文化课改成对真善美,对世界万物的触摸,理解和认知那该多好啊,可以通过阅读,影视,绘画(如同电影中尼克老师做的那样),或者实践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去建构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进而引导他们的表达能力。就像欧美的许多国家一样,他们的很多初中生不会背99乘法表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他们二年级的时候没有强制要背。他们的很多时间都放在阅读上,放在课外实践。有时候常常听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强。但所谓的强就是考试比人家强吗?看看欧美的青少年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比我们成熟多少,看看人家的阅读量是我们的几倍,为什么到了大学真正的创新的时候后劲不足,或许相反,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太菜吧!另外,基础教育阶段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到头来,他们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其他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得不说,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悲哀。

当然,想归想,现实还是很难改变的。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或许大城市的教育已经逐步的和欧美接轨。但农村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虽说,我们的教育(至少是我所接触的)很少有影片中的那样打骂学生的情况,但唯分数化的教育理念,自然而然的老师更多地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会为捣蛋的差学生头疼。但夹杂在其中的一类学生——灰色学生,却往往成为老师忽视的对象。

扯远了,回到电影。看这个电影的另一个较大的感触就是如果当父母也需要一门考试的话,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不合格的。影片刚开始没多久,小男孩伊桑因为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被他的家长找上门,爸爸却不分青红皂白,连问都不问清楚就骂自己的孩子,甚至要出手打自己的孩子。当时虽然感觉有点emmm,但后来想想这种情况在生活中还算常见,毕竟人家找上门来了。后来听了爸爸对伊桑的抱怨,在他的眼中,伊桑总是惹各种麻烦,成绩极差,调皮捣蛋,常常把他和成绩科科优异的大儿子对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伊桑的父亲是典型的严父形象,他们在社会上摸打滚拍多年,深知社会竞争的残酷,后来在尼克老师家访的时候,他也说过,如果伊桑的成绩不好,他将来就不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将来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他做着自认为对儿子好的事,却从未理解儿子的真实处境。口口声声说关心孩子,却总是流于表面工作(特别是后来他去学校和尼克老师交谈的那一段,真是够让人无语的)。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同于一般小朋友的事实,明明知道自己孩子的特殊情况,但还是毅然地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导致伊桑在那里连表达能力(画画)都失去了,彻底的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双眼空洞无物,如果不是后来尼克老师的出现,估计伊桑这一辈子都毁了。他不会和儿子沟通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大儿子身上。大儿子一直很优秀,是他的骄傲。然而在那一次的网球比赛中,大儿子没有赢得比赛,胆怯难过的望着父亲,也许他希望父亲能安慰和鼓励他一下。但父亲却是满脸的失望之情。因为大儿子不是主角,所以镜头比较少,但很难不引人深思,这样培养的大儿子真的能幸福吗。尼克老师的出现不仅使得伊桑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把他从崩溃的边缘上拉了回来,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了伊桑的爸爸,什么是爱,什么是真正的关心,怎样才能取得真正的幸福。而这些才是伊桑以后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的充分保障。也是现实中的父母们应该反思的地方。

而影片中妈妈则是典型的慈母形象。她也有自己的不如意,自己的牢骚,他为了照顾伊桑辞了自己的工作,称为全职太太,日复一日的为一家准备一日三餐。而她对伊桑则是十分的溺爱,帮他穿衣,刷牙,吃饭。虽然很爱伊桑,但还是不能意识到伊桑真正的问题。就像现实中的很多母亲一样,为了孩子的学习,放弃自己的爱好,工作,采取陪读的方式,但到头来孩子并不领情,依旧逃课上网吧。付出了这么多,牺牲了这么多,但问题是没有能够和孩子进行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4-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te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