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天数没有更文、登门访友了,原因是忙于牙疼的善后——跑医院、问牙医、寻求根治良方。
正可谓有失必有得,虽未码出新作,冷落了各位友友,却从医生那儿学得了新知,悟出了新道,从智齿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医生告知,智齿是人的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磨牙,从智齿一侧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由于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象征着“智慧到来”,因此被称为“智齿”。
智齿生长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的人40、50岁才长出,还有的人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现象,我的2颗智齿就是18岁当兵那年长出的。
医生着重强调,别看智齿有一个高雅好听的叫法,它却是人类进化的残余物,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若是不规则的萌出,会导致食后清洁困难,进而诱发智齿冠周炎、智齿或者临近牙齿的龋齿、牙周炎、牙髓炎等疾病,引发剧烈疼痛,带来极度困扰。因此医生建议,最好将生长异常或引起疼痛的智齿尽早拔掉,彻底根除痛苦,以利于囗腔健康和正常生活。
听了医生耐心细致的讲述,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再有价值的东西,并非是越多越好。
就牙齿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若是没有牙齿,就难以尽情享用各种美味佳肴,就没有吃嘛嘛香的快感、身体倍棒的满足。然而,牙齿长出一定数量就够了,多出颗智齿反而会引发诸多后患,既让人吃不好饭,说不好话,又让人坐卧不安,心神不宁,正如哲学所讲“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度——“过”与“不及”都不可取。
痛定思痛,举一反三,不由联想到人生得失。很多时候,人们的心中其实也有一颗“智齿”,总以为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越好,得到的利益越多越快乐。孰不知,有得就有失,福兮祸所依,得到的同时,也会面临着失去。其实,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就是做一个简单的人,钱不在多,够用就好,房不在大,够住就好,官不在高,尽职就好,心越简单,所求越少,人生就会越幸福、越快乐。
人字一撇一捺,好写易记。做人,就要像“人”字一样,简单纯粹,摒弃贪多求全。拔掉嘴里多余的智齿,则根除了病痛,而拔掉根植于内心的那颗贪欲的“智齿”,就会少了麻烦与祸端,多了快乐与幸福。学会知足,便是富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