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书真的必须读完吗》,写了自己日常学习中的困惑,书读不完,记不住,然后从读书的初衷来看,其实不用太过纠结,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成长,认知有没有迭代,行为有没有改变。
前天写得《跟应届生小朋友聊天日常》中还简单的说了一下,有些东西只是浅尝辄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某种链接,也许在不知道的时候影响到了我们的底层价值观。
现在想来跟小朋友聊天和我写文章的时候,想到的是宇宙间某种奇妙的联系,这也是最近我的思维的一点点转变,以前我觉得自己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现在觉得也许真的有这种我们目前还没有证明的宇宙能量发生。
为什么不必强求自己要把书读完呢?
看了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成年人的精力有限,学习应该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不能以知识为中心,学习的心态和方法应该跟上学的时候不一样。
上学的时候学习很多时候是被动的,知识为了应对考试,心里也知道这些内容在平时生活中也用不到,其实想想读书的时候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看了,只重视练习要考试的知识点。
成年人的学习通常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特定的问题的,遇到了问题,是主动的找相关书籍去读。
如果在书中你有一个启发,并内化到了自己的行为,这本书就已经值得了。
如何读书让学习更有效果呢?
我们是带着疑问选择书籍去读的,可以找到书中能解决自己问题的部分重点看,然后看书中的案例,案例中的人是怎么做的,我遇到问题时怎么解决的,做的好的是什么,需要改善的是什么,需要向案例中的人学习什么。
刚刚我自己一瞬间有个疑问,很多人鼓励我们去读一些基础书籍,哲学文学,不带太多的功力性的去读书,是否跟拆书的读书方法矛盾呢?
或许不矛盾吧,这些基础书籍能带给我们的可能不是直接的技能,而是文学、艺术、底层逻辑方面的提升,它带来的也许是心灵一刹那的感悟。
带着这本书中的启发,我以后如何读书呢?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书,比如接下来我会看沟通的书。
跟朋友一起读,分享我自己感受最深刻的点,我遇到过的相似的问题。
我现在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烦恼自己很多书没读完,希望自己放下这种烦恼,看到自己在这本书中的收获。
《这样读书就够了》封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