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年轻的新同事们,大家好。
我是咱们学校的语文老师,06年从师大毕业来到深中,到今年,整整12个年头了,你们肯定在心里惊呼,哇,十二年!太长了!可不是,十二年的时间,一个孩子从一年级都能上到高三毕业了。
说到时间,我有个小感慨。这个暑假,我在家整理东西,无意中翻出当年的大学课本,在一本厚厚的中国文学史里边,翻出来了一张小纸条,现在看起来特别好玩儿,是当时上课时无聊几个小伙伴写的,对,当时手机还不普遍,也没有微信,我们就找一张大纸,你一句,我一句地往下接,相当于现在微信群聊哈。我们宿舍老大写,姐妹们,你们说咱们十年以后会不会飞黄腾达?另外一位说,十年,太长了吧,三十而立,三十岁不就得功成名就啊。我当时大言不惭地往下接了一句,嗯,我要是去中学,十年,应该能当上校长了。
现在,十二年过去了,别说校长了,我连个班主任也不是,
看到这张小纸条倒是也不觉得惭愧,只是觉得很感慨。
感慨自己当年的革命浪漫主义乐观精神,年少轻狂啊。也感慨自己这些年虽然没当上校长,但是也并没有虚度光阴,也别有一番收获。下面把这些感想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参考。
从今天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也不管你是否做好思想准备,你有了一个新的标签:“老师”,你可能都还没有来得及细想,别人叫你一声老师,意味着什么呢?
先谈新老师经常面临的两种囧况吧。
第一种情况,任何一个新老师,会遇到的最频繁的问题应该是,啊?你这么小就在一中当老师啊?下一句你们猜是什么? 哪儿毕业的?不是,家是哪儿的?不是,是什么?对了,有对象了没??哈哈。
这说明什么?第一,你有魅力,第二,咱们这份工作被社会认可。外人都觉得,当老师呀,工作稳定,朝九晚五,有两个大假期,尤其女老师,工作环境单纯,还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相夫教子等等。
虽然事实证明,以上各条,除了工作环境单纯,什么大假期,什么有足够的时间,什么顾家管孩子,基本属于外界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美好想象。
但是不管怎么样,老师这个职业被很多“不明真相”人看好。哈哈。
认真的说,社会上对老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认可,倒不单单是因为教师待遇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毕竟,教育是大多人实现阶层流动的最佳途径。社会越来越尊师重教,我们做老师的,自然不能辜负厚望啊。
第二种情况,如果有一个路人甲知道你是当老师的,他突然两眼放光,是什么状况?他一定是个学生家长,而且他家有个管不了的熊孩子。他一旦知道你是当老师的,就会揪住你问,那你说说,我们家孩子就是不写作业怎么办?他早恋怎么办,他不想上学了怎么办,等等等等。这个很好理解,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医生,总是想问问他,发烧了怎么办,我睡不着是怎么回事,我老睡不醒是怎么回事。
当一个学生家长抓住你,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能不能给他一个相对专业的回答?
这就是我今天想认真地跟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专业素养。
那什么是我们老师的专业素养?
你问一个医生,我发烧了怎么办,如果他回答,没事,喝点水,盖上被子捂捂,出出汗就好了。
这就是非常业余的回答。因为发烧捂被子非常不科学,也很危险。
你会严重怀疑医生的专业素养。你绝对不会找他看病。
如果一个家长问你,我的孩子在学校老是打架,该怎么办。你想都不想地回答,“揍他,揍到他服气为止”,那么,这样一句话就能证明,你做老师非常不专业,反正,要是我,肯定不会把孩子交给你。
因为,孩子打人是用武力解决问题,如果家长再去揍孩子,恰恰是身体力行地在教给他,碰到问题,只能武力解决。所以这个方法非常不专业,是缘木求鱼。
回到我们的专业素养话题上来,我个人认为,除去学科知识外,能够把我们和其他职业区分开来的,就是教师必须懂的,教育学和心理学。
别人叫你一声老师,就意味着,他认为,在教育方面,你是行家里手。那我们做老师呢,懂教育学和心理学,就是我们的那两把刷子。
教育和心理,是大学师范专业必修课,大家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理论,我不再展开。今天我想谈的是,参加工作后,从专业素养方面,怎样才能迅速成长,从新手到高手呢?
第一个,读书。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现在很少有人能够静下来读书了,但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读书了,我们做老师的,也必须多多读书。
因为,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老师就是学生的源头,而书就是我们老师的活水。不管你是读系统的教育著作,还是读相关的教学期刊,读历史,读小说,读军事理论你会发现,他都能用到你的实际教学中。
读书的重要性,我不再赘述,要想迅速成长,直接从书中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是必经之路,也是捷径。我也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因为学业结束就放下书本,人生的任何阶段,读书,都保持人生精进的最好姿势。
提高专业素养的第二条途径:反思。
当老师不轻松,有时候甚至焦头烂额。大家都很忙,但是忙的境界不一样,我们多数的人是忙着处理眼前的事情,大量的工作做了,做完之后来不及总结,来不及反思,就丢在一边了。然后过一段时间又出现了相同的状况,又是疲于应付。
比如,今天的课讲得很失败,下课后觉得很沮丧,很多人沮丧完了就完了。还有少数人会在沮丧之后再理性的思考,课上得不好,是学生状态不佳,还是教学设计出了问题?
如果是学生状态有问题,那么,学生太沉闷是因为什么,学生太浮躁又是怎么回事?以后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如果教学设计有漏洞,是教学目标太难,还是小组合作没有必要?下节课应该怎么改进?
40分钟的课堂结束后,如果你可以用10分钟来反思总结的话,那么这10分钟,就是你这一天的工作中收获最大的时刻。
这些舍得花10分钟时间反思的少数人,就是业务成长最快的人。
最后,我谈一谈我自己反思最多收获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下面这句话:
“课堂是学生的,不是老师的。”
这句话说起来很官方,也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特别的难。
以前总觉得,上课好辛苦啊,一节课滔滔不绝,口干舌燥,有时候自己都把自己感动了,却发现没有感动学生。
后来有一次听公开课有位老师放了一首歌,当时就觉得很震撼,不知道你们听过没: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
你任劳任怨地分析那道题,
可知道学生心里真勉强。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
教学总是简单,交流太难,
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
铃响了,你还不想停,
你还要讲几分钟吗?
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
明知学生心里在怨你,
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
可惜学生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你不懂心痛,
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
噢,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
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
傻傻等待,学生学会依赖,
你总该为学生想想未来。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简直想掉眼泪啊。因为触到了痛点。
任凭讲啊讲啊,学生就是不买账。
后来咱们学校提倡课堂改革,要求老师们上课少讲精讲。我刚开始很不理解,整节课整节课地讲学生还不会呢,不讲怎么行?齐老师曾经硬性规定过,一节课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当时我就想,那还不省事!但我真的尝试这么做的时候,有一个很痛的感悟:上一节课,不讲,比讲要难多了!
其实,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最省事儿。
对,就是省事。你只管按照自己的思路一厢情愿地讲,不用循循善诱,不用因材施教,不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不需要应变能力,但是,在你的滔滔不绝中,学生学会了沉默,学会了被动,学会了麻木。因为你的课堂是你自己的,同学们都是看客,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打酱油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关系怎么会有高效课堂呢。
所以我真心希望你们,不要再走我这么多的弯路,从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要树立一个信念,课堂上,需要学习的是你们,需要思考的是你们,需要表达的是你们,最终需要上考场的也是你们。老师,只是你们的引路人。
当我们把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他自己去想,去读,去思考,去讨论,真正的课堂才有可能发生。我们当老师的特别爱抱怨学生懒惰,麻木,可是有时候,是我们先越位了,我们代替他们思考,我们急切地给他们得出结论,学生没有机会真正的学习。我们用“好心好意”斩断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翅膀,却要他们飞翔。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老师喊的嗓子都哑了,学生睡得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不是老师的伟大,那是缺乏教育智慧。
有本事的老师,自己云淡风轻,学生们忙得不可开交。只要把学生调动起来了,你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总之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
好了,今天我谈的话题主要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希望大家记住读书和反思这两件事。
网上有句话说,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对年轻人掏心掏肺的讲道理。
希望我今天上午表述的,不是空洞的大道理。
我想说的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哈,不多说了,以我的一篇小文章作为今天的结束吧。
应似飞鸿踏雪泥
——深中生活剪影
一
2006年夏天,我来深州中学报到。因为是第一次来学校,人生地不熟,一个亲戚送我过来,说是要去见一见校长。
走到综合楼下面,见到一位长者,他点了点头,径直领我们上楼,我走在后面观察,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北京布鞋,尖头的,鞋口处呈三角形状,看起来朴素又亲切,当时心里暗暗地想,这个学校可真好,门卫师傅这么负责任,一直把我们领到校长室,而且,他看起来还这么和蔼可亲。
到了二楼,一直到他坐到办公桌面前,我才心下一惊,原来他不是门卫师傅,而是传说中的老侯校长!
若干年后,我经常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惊讶,还有那双尖头的老北京布鞋,也许,我一直感念的,是初入校门,深州中学带给我的那种又朴素又踏实的感觉吧。
二
第一年上班,我带06-23班班主任,和学生打成一片,走在教室里时常觉得恍恍惚惚分不清自己是学生还是老师。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们班一个姓窦的小男孩,个子比我还矮,在我面前比比划划地说:“老师,你太幼稚了!我们说什么你都信,我们都不好意思和你斗智斗勇了,你还是长点心眼儿吧!”……
十二年过去了,心眼儿是长了不少,可是学生们已经很少肆无忌惮地跟我开玩笑了…
现在,常常有学生跟我说,老师,你笑起来特别像我的姐姐……
我想,再过几年,学生就会跟我说,老师,你像我的妈妈一样唠叨……
再过很多年,学生会不会说,老师,你像我的奶奶一样慈祥……
唉,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三
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们正在教研楼的二楼备课,看到灯管在晃动的一瞬间,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率先冲出了办公室,第一个跑到了楼下。惊魂未定,回到语文组,应该是看我跑的太快了,老刘主任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国沛呀,要是在教室上课,地震了你可不能先跑,因为咱们是老师啊”,那天下午有节自习课,我在心里不停地默念“我是老师,不能先跑,我是老师……”
后来,新闻里铺天盖地地都是范跑跑的新闻……
今年的512,跟现在的学生们讲起这段历史,他们笑的前仰后合,也许在他们眼里,老师天生就是老师吧,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历练过程。我却非常地清楚,10年后的今天,课堂上有任何突发事件,我再也不用默念我是老师了,这个身份感已经不用刻意提醒,因为,已经融入血液了……
四
那年高三,关键时刻学生考砸了,重压之下,我战战兢兢,寝食难安,满脑子都是各类题型和得分率,重整旗鼓之后却又一次考砸,我长时间地把头埋在试卷里,那种压力,比自己上高三时一点也不小。上课铃响,擦干泪水走上讲台,照样面带微笑,“同学们,胜败兵家事不期……”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事后回想,最艰难的阶段是拔节成长最快的时期……
五
2017年夏天,6月份刚刚送走了一拨高三的学生,在东院圈楼东南角的教室,8月份又兴冲冲准备迎接高一的新生,站在同一间教室里,突然特别想念原来的学生,脑子依然是原来的座位上原来的学生原来的笑脸,尽管他们已经各奔东西,明明知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还是莫名地伤感……
又到毕业季,又有一拨学生要离开,又有一拨学生要来到,深中人永远温情脉脉,深中校园永远生机勃勃……
也曾欢欣鼓舞,也曾黯然神伤,爱过,哭过,迷茫过,幸福过,挥洒过汗水,收获过硕果……深中生活进行时,精彩未完待续!
2018.8.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