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半日谈:“逃避是逃避者的避难所。”

半日谈:“逃避是逃避者的避难所。”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21:46 被阅读0次

​“你表面的不屑,是因为你骨子里的不敢。”——毕淑敏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封面来源丨谢丹儒

1.

老实说,我不喜欢毕淑敏的这句话,但我也知道不论我喜欢或者不喜欢,总会有人喜欢,也会有人和我一样不喜欢。

这就是表达的宿命了,无论真假、对错,被误解,被喜欢或被厌恶。

公之于众,似乎就该承受这些。

可观众又是多么的善变的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有时,我也怀疑自己是否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比如我并未真正的了解过除了我之外的别人,可是我在说「我们」的时候,在说「人们」的时候,在说一切代指他人的时候,我何尝不是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

而真实情况不过是我以己之腹度他人之腹罢了。

何况,表达本就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口是心非的大有人在。王小波在《花剌子模信使问题》中说到过这样的一种人:

「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然后,他接着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者的形象和花剌子模信使有相像处:他从别人的反应中体会到自己的结论是否受欢迎,这时候他就像花剌子模的信使。」

其实,说通俗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懂得察言观色,遇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说好听点,这叫圆滑世故,说难听点,这就是“墙头草”。

如果再延伸一下,这就是在要求人们报喜不报忧,甚至是逼着人们这么去做,去说谎,或你还可以选择沉默。

而听众,他们往往有一种花剌子模君王的倾向,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

「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当然,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选择不去做那什么花剌子模的信使,又或者不做这样的君王,但是,君王的品性会改吗?花剌子模的信使他有得选择吗?

就像我们都知道撒谎是不好的,但是,就如麻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曾说过的那般:

『若你问一般人说不说谎,他们通常会答:「不,我不从不讲大话。」或者说「只出于善意。」但如果你找一天细心观察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真相是另一回事。』

话说,这欺骗的效果如何呢?

比如自欺欺人,不得不承认,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们放不下却又无可奈何,除了欺骗自己,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自欺欺人也确实有效,最起码它从某种程度能令我们心安。

欺骗他人效果就更好了,尤其是那些自认为是善意的欺骗。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有能力去承受这些,或自认为能够瞒得住。如此,没有后顾之忧,既成全了他人的关心和关爱,也成全了自己的怯懦和不安。

但是,毋庸置疑,谎言之所以称之为谎言,不正是因为自己是清醒的吗?

话说回来,我之所以不喜欢陈淑敏的这句话,是否也是如此呢?

正是因为自己骨子里的不敢,被一语中的,所以,让我觉得不安,不自在,有一种暴露在众人目光下的感觉,赤果果的凉,由心底泛起的凉。于是,我极度的不适,近乎本能的我想反抗,待发现不知道该反抗的时候,我便心生逃避。

逃避是什么呢?是怯懦、是恐惧、是无能,又或是心存侥幸、迷失……不,逃避是人们遇到危险时本能的反应。

2.

这就像古时候的诅咒、禁忌,又像是人们所避讳的一切,若非因为恐惧和求生的本能,或者称之为天性。

若没有了这些,敬畏和信仰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随之而来的会是什么呢?我不敢想象。

我所知道的是,能够在逃避过程中及时回来,并愿意尝试着去改变的人,终究是少数。

关于逃避的行为,我不由地想到北岛《回答》中的那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套用这“句式”,逃避是逃避者的避难所。

生活中,我曾不止一次的选择逃避。

近乎本能的抗拒,反抗的意识,感知到危险故而本能的退缩,以及为了某些目的,偷懒、懈怠,或拒绝承认自己的无能和无知,……总之,逃避的理由各不相同,哪怕是荒谬的,但对于逃避者而言,似乎只要有一个理由、哪怕是借口,就足够了,他就能够继续自欺欺人下去。

其实,逃避者心里难道会不知道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不,清醒的时候,他总会明白过来的。

不过,有些事情能拖一会儿便拖一会儿吧。拖一会儿既是给自己重新考虑的空间和时间,同样也是为了找寻方法和接受现实多一些空间和时间。或者,换个角度想,能够被逃避过去的,不正说明这事儿不那么重要吗?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是个慢性子的人,从某个角度而言,慢性子的人可能是细心的,心思敏感而细腻,谋而后动,三思而后行。又或者在别人眼中,这实在深思熟虑呢!是成熟的标志,同样也是符合长久利益追求者的品性呀!

就像我常说的,「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

遇到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而思考需要更多的时间。一方面,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真思考的态度;另一方面,它是留有余地的,「想清楚了再回复」。

这实在是高明的策略。

这就像面试,有些面试官往往不直接公布结果,而是告诉你回去等通知,而结果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这不过是委婉的拒绝罢了。

诚如木心先生所言:“你问人问题,她若答非所问,便已是答了,毋需再问。”

如若这也不懂,就未免太不识趣了。

可是,我们真的就懂了吗?

就像某人说的那般:

「将别人看作傻瓜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才是最大的大傻瓜。」

自欺欺人已是足够傻的了,欺骗他人,能被欺骗的人除了在乎自己的人和愿意被骗的人,旁人又怎会被轻易地欺骗呢?一句「与我无关」便可以撇清一切了。

那我们又为何要撒谎、去欺骗他人和自欺欺人呢?这实在是没有理由的啊。

可能说到底,每个人的信仰不同,所恐惧的也不同吧。

不屑,不敢,也都是表面的。

人们已经做了足够多的这方面的证实了,不是吗?

比如说谎,比如诚实,并非不敢,也并非不屑。

若一定要细究,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什么,最起码不是全部的真相。

相关文章

  • 半日谈:“逃避是逃避者的避难所。”

    ​“你表面的不屑,是因为你骨子里的不敢。”——毕淑敏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封面来源丨谢丹儒 1. 老...

  • 聪明人都懂得直面生活中的难题

    生活里,到处是逃避者。逃避者不仅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害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因而选择逃避,选择安逸,甚至视而...

  • 逃避者

    我是一个勇敢的逃避者 逃避了纷争 隐入宁静 便是落英缤纷 桃花流水逶迤入山色 逃避了繁华 隐入寂寞 便是明月清风 ...

  • 爱情信仰

    爱情,是一种信仰 有的人是信仰者 有的人是逃避者 我不知, 我是信仰者还是逃避者? 信仰者, 努力追求, 迎难而上...

  • 不逃避

    不要做逃避者,做个混者吧

  • 可爱的逃避者

    渐入冬季,北方的冰雪还没融化,南方的雨露已经成霜。四海之内,环宇之洲,沉浸在冷风萧瑟中。 临近冬天的日子,徐...

  • 逃避者的港湾

    记忆中的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喜欢读书学习的人,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那个时候的家乡没有书店,课外书如同欧荒漠中的饮...

  • 逃避是逃避者的心理自我凌迟-几种逃避类型

    赋能大使叨叨戚 (xueba176) 这个社会为什么很多人有越来越多的迷茫,纠结,焦虑和忧郁?因为两个字:逃避。比...

  • 生活中的逃避者

    从小时候到大学毕业,从来不为事情顾虑,学生本应学习为重的时候我也没那么操心。 家里人忙前忙后的为我操心本应该我去操...

  • 找寻人生内在自我,发现真实自我乐趣

    文:书侠麦克元 你为什么要逃避? 生活中也好,工作中也罢,选择逃避的人,永远都在逃避。这些逃避者,谓失其本心。然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日谈:“逃避是逃避者的避难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xh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