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财富的聚散如何影响王朝兴衰

财富的聚散如何影响王朝兴衰

作者: 止已君的生活美学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19:20 被阅读0次

序论

几千年来,文明盛衰的主宰究竟是什么?经济基础如何决定上层建筑? 财富的流动,如何影响国运民生,甚至最终改变了王朝的命运。

无论是海晏河清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还是浑浊纷乱的“五胡乱华”、“五代十国”,是否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驱动?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是否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操纵。

读史可以知兴替。一场场王朝兴衰,一番番的财富聚散,货币制度和金融制度的试错又无处不在,华夏数千年往事,人们不断寻找着财富之道,先贤在货币金融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社会实践。

二、西汉王朝的盛衰之道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消灭了强势的异性王,分封了弱势的同姓王在吕雉和同姓王的竞争中,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耕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放开经济管制,一批新兴行业崛起,经济活力盛况空前。

文景之治时,汉景帝通过平息七王之乱,褫夺了同姓王的权力,彻底消灭了其对皇权的威胁。

然而,汉武大帝多次与匈奴的战争,耗费四代君王的积蓄, 掌握权力的封建官僚自身就是一个强势财富集团,当财富掠夺的成本比创造财富的成本更低时,掠夺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财富掠夺是一个压力单向传导机制,当压力传导到最末端的小农,普通百姓连生存都成了奢望。

整个财富循环的逻辑是:耕者有其田-》放开经济管制-》经济井喷式发展-》封建官僚崛起-》官商兼并土地-》小农成为流民-》帝国崩溃,最终的结果:国弱、民贫,官富。

汉宣帝其实看出了问题,但错误地执行了通货紧缩政策,从其上任后就不再铸造新的货币,任由原有货币在流通中逐渐消亡,为官家豪强兼并土地提供了一把货币铸造的利刃。最终,皇权丧失了与官家豪强博弈的能力,到西汉末年,封建官僚像病毒一样吞噬了帝国。

王莽洞悉了关键症结,终其一生都在锐意改革,试图以货币政策改革掠夺豪强财富,以皇权作为强大的后盾再次将帝国扳回“耕者有其田”的轨道。

然而封建社会体制的天然缺陷,即使皇帝也不可能化解官僚集团的阶级利益与“天下大同”理想之间的矛盾。王莽新政也无法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三、大宋王朝的盛衰之道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为了避免大宋王朝重蹈覆辙,赵匡胤给节度使拨款,请其手兴修水利,抽取其手下精兵从事生产建设,派遣朝堂上的实权官吏架空其政务,剥夺其兵权而集与皇家禁军,另外,赵匡胤推行彻底的以文治武政策,武将必须在文官出身的官僚管理之下,方使得天下安宁。

这就是赵匡胤为大宋王朝历代君王树立的治国理念:容忍异端,才可能为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士农工商才可能获得更多财富。

纵观两宋,虽国势衰微,但经济却空前繁荣!

民间经济鼎盛、封建官僚“积贫积弱”的北宋是一个清平世界,第一个提出改变这一状况的就是范仲淹,其庆历新政本质上就说了两件事:抓权和搂钱,

在争取权利方面,范仲淹通过引经据典说明了朝廷大兴工程的重要性,指出必须给官员分配土地,让这部分人先富起来,各路转运使可任命知州,至于各路转运使的任命,就由范仲淹说了算。

接下来就是搂钱。采用的方法是,一是货币贬值,铸造大钱;二是重农抑商;三是建立官营信贷机构,通俗地说就是官府出面做买卖,以军费对外放贷。

封建官府一旦以合法的身份渗透进商业,所有赚钱的行业必然垄断在官府之手。

庆历新政之后,北宋禁军开始全面渗入商业、银钱拆借,一批急功近利的人借机向范仲淹兜售自己敛财之术,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之时,便是荡涤天下钱财殆尽之日。

接下来,赫赫有名的王安石变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司马光在《宋史》中感叹:“天下之财,岂有止数,不在民,则在官。” 两宋人民的富裕、社会创造的丰富在于政府的权力的狭小、人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的规范和限制,信用成为了人们传递财富的最好背书;可正是因为欲望的无穷尽,当渴望获得绝对权力,攫取绝对利益的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么等待百姓和这个国家的,将是无法逆转的衰落。

财富聚散的规律同样映照着治国理政的得失,宋朝看似亡于外族入侵,实则亡与改革失策。 

、结论

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时间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财富如何分配,国家机关每一次金融政策的发布,既决定着王朝以及每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决定着王朝和百姓的命运。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由是财富之母,自由的市场 + 清净无为的官僚 + 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 = 盛世,但是,一个只为利益存在的社会,就会变得没有底线,成为弱肉强食的地狱。

所谓盛世,不过是给大部分人一个公平赚钱的机会,在盛与乱的循环交替中,以货币为工具的金融本质才是关键的幕后之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改朝换代的背后,都伴随着财富的增长、转移,毁灭,正是财富的暗流在决定着社会阶层的力量对比,主导着历史的进程,每一次的王朝更迭都是一次强力的财富再分配过程。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施政风格,但不管是哪一个王朝,他们最后的灭亡都必然伴随着经济上的崩溃,亦或者经济的崩溃,注定了王朝的灭亡。

相关文章

  • 财富的聚散如何影响王朝兴衰

    一、序论 几千年来,文明盛衰的主宰究竟是什么?经济基础如何决定上层建筑?财富的流动,如何影响国运民生,甚至最终改变...

  • 王朝的兴衰

    最近半年,陆陆续续读了唐史、宋史和明史,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如果把这三个王朝比喻成三家大型公司,再用我们现在的...

  • 王朝的兴衰

    过去五年,恒大带给我们无尽的惊喜,国内联赛一骑绝尘,国际赛场扬眉吐气,作为俱乐部球队,两次问鼎亚洲之巅,世俱杯接连...

  • 看王朝兴衰模式,谈历史周期规律

    纵观中国的历史,各个王朝都有兴衰,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更替,也许这是自然的兴衰更替。我没说每一个王朝的兴衰和帝王是分...

  • 悟道随笔(一)

    我们常常困惑于事业的兴衰、人生的起伏、情绪的悲喜、财富的聚散……其实世间万物本身无物,世间万象本是无象。即:...

  • 悟道随笔

    我们常常困惑于事业的兴衰、人生的起伏、情绪的悲喜、财富的聚散……其实世间万物本身无物,世间万象本是无象。即:有就是...

  • 有感秦王朝的兴衰

  • 加洛林王朝的兴衰

    公元747年,查理·马特之子丕平继承夫位任宫相之位,独揽大权。公元751年,丕平逼退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位国王...

  • 大汉王朝的兴衰

    汉武帝时期可以说是。西汉最昌盛的时期。当然在他之后的皇帝,也并不能说是昏庸。 汉宣帝时期,国力已经到达了极盛的地步...

  • 南北朝佛道之争与开启中世纪的上帝之国

    时间:公元400年-500年 公元5世纪的世界,各种宗教思想已经开始更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决定王朝的兴衰,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财富的聚散如何影响王朝兴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xx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