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文化读本:陆羽心中的茶区排行榜

茶文化读本:陆羽心中的茶区排行榜

作者: 82005902d008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17:56 被阅读0次

    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面面俱到地点出了各个产茶区,但这种“全面”也是受时代局限的。

    现在,中国生产茶叶的省、市、自治区已经有20多个,生产茶叶的县市多达1000个。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数量上来说这一点都是陆羽所处的唐朝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如果我们耐心地读一读“八之出”,就会发现陆羽在这章并不只是简单地列举各个产茶区。“八之出”一开头就说:“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衢州下,金州、梁州又下。”这句话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两重含义:首先,山南道中究竟有哪些产茶地;其次,这些地方生产的茶叶到底孰优孰劣。

    陆羽将茶叶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用“上”“次”“下”“又下”来描述。换言之,

    哪怕是在同一个道之中,茶叶在质量上也表现得参差不齐。故而,“八之出”不仅呈现了茶叶的具体分布情况,还是一份陆羽心中的茶叶排行榜。陆羽在《茶经》里不止一次指出,茶叶产地的自然环境与茶叶的品质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一点才是他写“八之出”的真正用意。

    现在,我们给茶叶命名一般遵循的是产地结合品种的原则。比如,在毛峰前面加上“黄山”,在龙井前面加上“西湖”,在大红袍前面加上“武夷”,在铁观音前面加上“木栅”或“安溪”等。

    茶叶的产地对茶叶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道明了茶叶的出处;另一方面,也使这款茶叶让人觉得更优质、更正宗。比如,一斤西湖龙井的价格是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而同样是镇江地区生产的大佛龙井,一斤的价格则只有五六百元,二者价格是何其悬殊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如今消费者购买茶叶时是很认产地的。

    虽然喝茶的人未必读过《茶经》但在他们的固有观念里,也认为茶叶的品质与其产地息息相关。正是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第一次提出了茶要讲究产地的品质评判标准。

    可见,哪怕千余年时光悄然流逝,《茶经》仍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中国的茶文化。

    附:八之出

    山南(1):以峡州上(2),(原注: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3)。)襄州、荆州次(4),(原注:襄州生南漳县山谷(5),荆州生江陵县山谷。)衡州下(6),(原注: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7)。)金州、梁州又下(8)(原注: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9)。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10)。)

    淮南(11):以光州上(12),(原注: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义阳郡(13)、舒州次(14),(原注:生义阳县钟山者(15),与襄州同。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16),与荆州同。)寿州下(17),(原注:盛唐县生霍山者(18)与衡山同也。)蕲州(19)、黄州又下(20))。(原注:蕲州生黄梅县山谷,黄州生麻城县山谷,并与金州、梁州同也。)

    浙西(21),以湖州上(22),(原注:湖州,生长城县(23)顾渚山谷(24),与峡州、光州同;若生山桑、儒师二坞、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州、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26)、啄木岭(27),与寿州、衡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常州次(28),(原注:常州义兴县(29)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30),与荆州、义阳君同;生圈岭善权寺(31)、石亭山,与舒州同。)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32),(原注:宣州生宣城县雅山(33),与蕲州同;太平县生上睦、临睦(34),与黄州同;杭州临安、于潜(35)二县生天目山(36),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37);睦州生桐庐县山谷;歙州生婺源山谷;与衡州同。)润州(38)、苏州又下(39)。(原注:润州江宁县生傲山(40),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41),与金州、蕲州、梁州同。)

    剑南(42):以彭州上(43),(原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44),与襄州同。)绵州、蜀州次(45),(原注:绵州龙安县生松岭关(46),与荆州同,其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者(47),并佳;有过松岭者,不堪采。蜀州青城县生八丈人山(48),与绵州同。青城县有散茶、木茶。)邛州次(49),雅州、泸州下(50),(原注:雅州百丈山、名山(51),泸州泸川者(52),与金州同也。)眉州(53)、汉州又下(54)。(原注:眉州丹棱县生铁山者,汉州绵竹县生竹山者(55),与润州同。)

    浙东(56):以越州上(57),(原注: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明州(58)、婺州次(59),(原注:明州鄮县生榆荚村(60),婺州东阳县东白山(61),与荆州同。)台州下(62),(原注:台州始丰县(63)生赤城者(64),与歙州同。)

    黔中(65):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66)。

    江南(67):生鄂州、袁州、吉州(68)。

    岭南(69):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70)。(原注:福州生闽方山山阴(71)。)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注释

    (1)山南:唐贞观十道之一。唐贞观元年,划全国为十道,道辖郡州,郡州辖县。

    (2)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宾市。

    (3)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即今湖北远安县、宜都县、宜昌市。

    (4)襄州、荆州:襄州,今湖北襄樊市;荆州,今湖北江陵县。

    (5)南漳县:今仍名南漳县。

    (6)衡州:今湖南衡阳地区。

    (7)衡山县:县治所在今衡阳朱亭镇对岸。

    (8)金州、梁州:金州,今陕西安康一带;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

    (9)西城、安康:西城,今陕西安康市;安康,治所在今安康市城西五十里汉水西岸。

    (10)褒城、金牛:褒城,今汉中褒城镇;金牛,今四川广元。

    (11)淮南:唐贞观十道之一。

    (12)光州:今河南潢川、光山县一带。

    (13)义阳郡:今河南信阳市及其边围。

    (14)舒州:今安徽太湖安庆一带。

    (15)义阳县钟山:义阳县,今河南信阳。钟山,在信阳市东八十里。

    (16)太湖县潜山:潜山,在安徽潜山县西北三十里。

    (17)寿州:今安徽寿县一带。

    (18)盛唐县霍山:盛唐县,今安徽六安县。霍山,在今霍山县境。

    (19)蕲州:蕲,读qi。今湖北蕲春一带。

    (20)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带。

    (21)浙西:唐贞观十道之一。

    (22)湖州:又名吴兴郡,今浙江吴兴一带。

    (23)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

    (24)顾渚山:在长兴县西三十里。

    (25)白茅山悬脚岭:在长兴县渚顾山东面。

    (26)凤亭山:在长兴县西北四十里。伏翼阁、飞云寺、曲水寺,都是山里的寺院。

    (27)啄木岭:在长兴县北六十里,山中多啄木鸟。

    (28)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一带。

    (29)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县。

    (30)君山:在宜兴县南二十里。

    (31)圈岭善权寺:善权,相传是尧时隐士。

    (32)宣州、杭州、睦州、歙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当涂一带;杭州,今浙江杭州、余杭一带;睦州,今浙江建德、桐庐、淳安一带;歙州,今安徽歙县、祁门一带。

    (33)雅山:又称鸦山、鸭山、丫山。在今安徽省宁国县北。

    (34)上睦、临睦:太平县二乡名。

    (35)于潜县:现已并入临安县。

    (36)天目山:山脉横亘于浙江西、皖东南边境。

    (37)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在市西灵隐山下。天竺寺分上、中、下三寺。下天竺寺在灵隐飞来峰。

    (38)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一带。

    (39)苏州:今江苏苏州、吴县一带。

    (40)江宁县傲山:江宁县在今南京市及江宁县。傲山在南京市郊。

    (41)长州县洞庭山:长洲县在今苏州一带。洞庭山是太湖中的小岛。

    (42)剑南:唐贞观十道之一。

    (43)彭州:今四川彭县一带。

    (44)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九陇县,今彭县。马鞍山,即今至德山,在鼓城西。堋口,在鼓城西。

    (45)锦州、蜀州:锦州,今四川绵阳、安县一带。蜀州,今四川崇庆、灌县一带。

    (46)龙安县、松岭关:龙安县,今四川安县。松岭关,在今龙安县西五十里。

    (47)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西昌,在今四川安县东南花荄镇。昌明,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神泉县,在安县南五十里。西山,岷山山脉之一部分。

    (48)青城县、丈人山:今四川灌县南四十里,因境内有青城山而得名。丈人山为青城山三十六峰之主峰。

    (49)邛州:今四川邛峡、大邑一带。

    (50)雅州、泸州:雅州今四川雅安一带。泸州,今四川泸州市及其周边。

    (51)百丈山、名山:百丈山,在今四川名山县东四十里。名山,在名山县北。

    (52)泸州县:今四川泸县。

    (53)眉州:今四川眉山、洪雅一带。

    (54)汉州:今四川广汉、德阳一带。

    (55)铁山、竹山:铁山,又名铁桶山,在四川丹陵县境内。竹山,即绵竹山,在四川绵竹县境内。

    (56)浙东:浙江东道节度使方镇的简称。节度使驻地浙江绍兴。

    (57)越州:今浙江绍兴、嵊县一带。

    (58)明州:今浙江宁波、奉化一带。

    (59)婺州:今浙江金华、兰溪一带。

    (60)鄮县:今浙江宁波市东南的东钱湖畔。鄮,读音mao。

    (61)东白山:在今浙江东阳县巍山镇北。

    (62)台州:今浙江临海,天台一带。

    (63)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

    (64)赤城:山名。天台山十景之一。

    (65)黔中:唐开元十五道之一。

    (66)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恩州,今贵州沿河一带。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费州,今贵州思南、德江一带。夷州:今贵州风冈、绥阳一带。

    (67)江西:江西团练观察使方镇的简称,观察使驻地在今江西南昌市。

    (68)鄂州、袁州、吉州:鄂州,今湖北武昌、黄石一带。袁州,今江西吉安、宁冈一带。

    (69)岭南:唐贞观十道之一。

    (70)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福州,今福建福州、甫田一带。建州,今福建建阳一带。韶州,今广东韶关、仁化一带。象州,今广西象州县一带。

    (71)方山:在福建福州市闽江南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文化读本:陆羽心中的茶区排行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yk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