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看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只要看书就会变坚强),我每星期都看好几本书,不挑类型、什么都看。每看一本书,我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成长了一点,并开始培养对很多事物兴趣,包括学游泳、学吉他、开始慢跑和一个人旅行,甚至还买了滑板(到底为什么要买这个?)。我现在几乎不记得任何一本当时看过的书,但我却记得张正一的《读书日记》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在区公所担任基层公务员,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回到家后就洗脚躺上床,一直看书看到凌晨两点。"
当时我觉得这很酷,认为如果以看书、慢跑、旅行、游泳,周末再到附近的公园玩滑板这样的方式过日子,我的人生应该会比张正一有趣两倍吧。就这样过了半年,我虽然依旧在学中,却等同于休学状态。我的滑板和吉他实力丝毫没有进步,所以就趁早放弃了;至于游泳和慢跑则进步缓慢。我虽然看很多书,却记不住特别的内容,也想不起让我有深刻共鸣的部分。虽然我也尝试一个人去旅行,但因为太无聊,
所以很快就打道回府。就是这样,我想这就是问题所在。
太无聊。
——罗英石《反正竞赛还很长》
我在看到这部分内容时,忽然就明白了我愿意为这本书写读书笔记的理由,至少在某些方面,我与作者能够不谋而合,我猜很多人对以上那段话都会有共鸣。
罗英石在读大学时陷入了迷茫,于是他读书、慢跑、旅行、游泳、弹吉他、玩滑板,这听起来特别美好对不对?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理想生活状态,读书提升内在、运动强健身体、音乐陶冶情操、滑板使人充满活力,丰富充实,幸福美好。
但是完全不是这样的,罗英石在这样岁月静好的生活模式下,感受到了深深的空虚。一个人想要快乐,需要爱、希望与价值感,然而这些活动对罗英石来说不起作用。他是在走形式,打发时间,装作热爱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罗英石能在半年后正视自己的感受,他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这些活动毫无兴趣,自己感到非常无聊。罗英石有一个优点,就事论事,尊重自己的感受。比如读书,社会主流思想是读书有益,可以提升思想、开阔眼界,但是他读过上百本书后感到自己并没有收获,于是他客观的认可了自己的感受,自己无法从读书中获取共鸣与快乐。
罗英石没有贬低自己,不认为自己不热爱读书是肤浅的表现,也没有贬低读书这件事,不认为读书这件事毫无意义。这才是客观健康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不喜欢它,不是它不好,也不是我不好,只是它不适合我。
如果一个人用看似充实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着,但生活中没有让他为之激动、快乐的时刻,他就该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是不是活在别人的模板里,是不是还没找到自己的价值感来源。#读书有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