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看了好多遍,但一直没精力写读书笔记,今天周末,再读一读,写笔记一篇,分享给大家。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中的第一段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太有名了,也很好理解,但是如果仔细在读几遍,反而心生困惑。
学是什么?什么是学?习是什么?什么是习?对很多人来说,学习是很枯燥的,怎么就能悦呢?
我特意去查了查。
学,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
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
下面的子字代表学生,上面是一本书。这就是学字的来历
尚书大传里面说,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学字和教字在古文字里是一个字,都读xiao,都是“效”的意思。效就是模仿,所以要学习,先模仿。
礼记·学记里面还有一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古人认为,教学是一体的,所以叫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这是教学与教育的精髓所在。
我们目前的教育是老师至上,其实是不对的。学生本位,还是教师本位,都是偏颇的。这一点古人已经解决了,我们还在纠结。
《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術有序,国有学。(《史记 · 商君书》)古代有整套的教育体系,从家族层面到国家层面,都有教学层级。
你向谁学习,就是去模仿他。
你学习设计,就去模仿好的设计。你学习编程,就去模仿好的编程。你想创业,就去先模仿别人都是怎么创业的。你想学习演讲,就先去模仿别人的演讲。
先模仿后发挥,模仿都模仿不好,上来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往往都会走弯路,走错路。
因此在学习之前,先学习到底怎么学,怎么学都不知道,基本等于白学,学了也没用,学了也是浪费时间。
那么习呢?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习的上边是个“羽”字,表示鸟的翅膀,下边是个“日”字,表示太阳,合起来就是表示“鸟在阳光下练习飞翔”的意思。它是一个会意字。
习的本意是,小鸟反复的试飞,练习多了,就学会了。
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诗中有“习习笼中鸟,举翮(hé)触四隅”两句,意思是“飞来飞去的笼中鸟,一动翅膀就碰到了鸟笼的每个角落”。这里的“习习”就是“飞来飞去”的意思。
所以,习的意思不仅仅是温习或者复习,而是练习。如果想学的东西不去练习,就不是学习。并且要反复的练习,温习,复习,一定要理解成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学和练。
为什么是不亦说(yuè)乎呢?小鸟练习飞翔,终于有一天飞起了,你说他悦不悦?肯定很高兴。那为什么你不悦呢?是因为你学习的还不够,你还没飞起来。
雷军有句名言,风口上的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可是谁又知道雷军背后付出的艰辛,在创立小米之前,雷军在金山做了十几年,做的也是非常成功。雷军非常善于学习,学习非常用功刻苦,在大学2年搞定4年的课程。所以雷军能飞起来,你不能,是因为你学习的还不够。
创办小米之后,雷军说,小米学到了这四家公司的精髓。哪四家?同仁堂,海底捞,沃尔玛,Costco。你看,还在持续的学习,最后造就了小米这么快的发展速度,相信小米在未来,依然会获得持续的发展。
努力学习,反复练习,等有一天你飞了起来,豁然开朗,内心一定会充满喜悦。
内心有困惑,是因为学习的还不够,练习的还不够。也有很多人觉得学了没用,不知道该怎么用,该怎么做,该怎么练习。这就和很多人刚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一样,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这真的没什么好办法,还是得通过学习,不学习永远找不到答案,不工作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工作。
别玩手机了,现在就开始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