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外的发现”说开去
一个人可以没有基础知识,当若缺少基本常识,那可能不是一个的事了!
司空见惯,便熟视无睹!
最近一段时间,迎接各种检查无数,暴露的问题花样百态。问题处理起来便也是风情万种,各有千秋!这似乎已是常态的不常态了!
9号的下午看到的不该出现的在存点出现了。刚看到的那一刻,除了诧异之外,更多的是愤怒!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怎么还是不可避免的呈现出来了呢?!这种感觉似曾熟悉又似曾遥远,瞬间流逝!捕捉到了刹那间冲进意识层面的那个说不出的“喵喵”!这种隐患是不是还会以类似的形式出现了呢?似乎无法否定,类似是“意外”(我们暂且称之为:意料之外的事吧,即危机事件的一种),出现是常态,不出现倒是需要花费些时力的。
如果说当事人缺少风险意识,倒也不是,谁也不会大老远把东西丢在200米开外的地方吧!冥冥中知道是不该这样做的,但为什么又要这样做了呢?!知道做不到的行为背后又隐含着什么呢?就此打住,任何的分析都是一种自恋(心理学的视角)。即自我为中心!
“我觉得他/她就应该知道怎么做,就不应该把东西放在不该放的地方”,这句话一直在大脑中萦绕,欲爱不能!乖乖!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本就是自我为中心,当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时,心中便有一种无名的梗在作祟。提醒自己这个事件是一种诱因而已,内在的焦虑被激活。
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过多的陷入对某一个事件的看法,继而产生情绪反应,然后是应对!而对一个事件的看法其实已在自己的脑子里有了一个“图式”,这是我们所不能觉察到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在“三个思维的陷阱”里!而且无法避免!
首当其中是“自我为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评判一个事物的好坏往往自于自我为中心!这当然也是自恋的一种表现方式!
二是“直觉思维”!即所谓的凭感觉做事。不经过严格的逻辑分析,而径直猜测、迅速判断的一种思维。记得前天接到电话通知后,立马着手准备,5分钟内完成自认为的要交的“工作报告”,微信发给对方,无回复!后来一打听,同样接到通知的人理解的内容确实相差甚远。而此类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已不是第一次!曾几何时,觉得自己明白了,其实离真相已经十万百千里啦。这种直觉的思维,在应对问题或困难时能提高一定的敏锐度,迅速安排应对;而有时又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或者是背道而驰,做了许多无用功,无效率甚至效率低下。
第三种是“机械思维”,即因果思维,在自然界中的因果思维,用到人文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小时候,孩子背英语单词,我们常会给她或他制定的计划:一天背10个单词,每天记住10个,一个月就是300个,一年就是3600个。。。小学毕业时就可以达到。。。这个想法当然没有错,没有错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机器,而忽视了作为人的孩子,是有思想的,她或他的记忆当然也遵循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哦!
跳出思维的陷阱的三个阶段: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总之,用维持问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一定是无效的!
能做到的就是要正话正说:即引导“应该怎么做”,而不仅仅是“不应该怎么做”!“知其然而更要知其所以然”!
最后以微信群里回应卢主任的留言结束今日的胡诌八扯,引以为戒!提高意识!活在当下!
“疫情防控作为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个人防护意识是关键,所有危机事件发生背后都有个侥幸心在支撑。危机事件作为概率不可避免,但咱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训练养成习惯,能陪您走更远的只有自律和坚持哦”!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