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关于 出发吧,了不起的身体旅行》。
迫不及待翻开这本像杂志一样的书,想和它一起迎接扑面而来的健康气息,开启对于身体的探索,书中无论是板块的设置,还是视觉呈现方面,都是干货和诚意满满。
我们每天都在与自己的身体相处,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对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做到充分利用呢?又或者是正在超额使用它呢?
身体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我们用它来进行生活、思考和创作。
如果过度使用与残害它,不假时日,妥妥地让你感受到,来自身体发出的抗议,像是脱发、发胖、酸痛、失眠、疲倦、抑郁......每一个部位都可能向你发出报警的信号。
来看看这本诚意满满的书。
全书分了几个板块对身体进行探索,有开篇邀请大家做的身体小调查、有身体使用度介绍、有身体想象力环节、来家坐坐、户外漫步等等,还有篇末主编的寄语。
“身体的使用度”板块,从护肤、用眼、口腔、头发、睡眠、吃喝、健身和心理等方面,说了大家遇到的典型问题,以及应该怎么做好这些方面的护理,让我集中看到了一些误区,纠正了以前的一些错误认知,形成了一些保养的方法。
《那些得了病的年轻人》这个板块,让我深受触动。
很多得了病的年轻人,积极治疗,与疾病和谐相处,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生命的接纳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身体的各种疾病,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我们过度使用身体,被自己给“作”出来的。
去小吃街逛一圈,麻麻辣辣,冰冰凉凉,吃吃喝喝真是让人开心,不管身体接不接受,美食是千万不能错过的。年轻人过度使用着自己的身体,一方面可能是觉得自己很年轻,好像这时开始养生保健,注意身体,就宣告了自己的衰老。
而依然能吃能喝能熬夜和拼命,这才是年轻人的资本,是值得炫耀的本钱。殊不知,正是这种提前消耗,把身体一点点弄坏。
想到自己曾经不顾身体的抗拒,熬夜、久坐、深夜饮食、长时间盯屏幕、对高热量、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加节制,真是对不起自己的身体。
此时突然意识到,自己非但不了解身体,还不停地去伤害它,以为自己的恢复系统可以无视这些伤害,身体都能承受。
突然鼻子一酸,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好了伤疤忘了疼,只有当身体不适,疾病缠身,能量低到什么都干不了的时候,才会懂得健康的可贵。到那时,别说什么斗志昂扬去实现理想,连最基本的生活你都不能保障。
原本是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走的,动都懒得动的我,果断下楼去公园快走,收起桌上的零食和摸着零食的手,关掉外卖APP,自己开始煮健康营养餐。
我们总是会低估一点一滴好习惯养成所带来的好处,低估吃吃喝喝的日积月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而良好的自我管理,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开始,而这本书,就可以是一个开始!
书中不但教给我们如何与疾病相处,还给我们很多日常身体养护,常见身体问题自查的方法指南,对提高我们对身体的正确认知和增强保健的意识很有帮助。
我们不仅仅要用这幅躯体活着,还要用这幅躯体带来的肉体和思想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创造一切你所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和更多的可能。
《身体的想象力》板块也是我喜欢的,身边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不多,就很想去了解一下艺术工作者们在创作中的所思所想,他们是如何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的,他们想要表达的,以及为什么会创作出这些,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创作和生活会不会差别很大,要如何保持创作的激情和活力,等等。
这本书中,就对艺术工作者进行了细致深入地采访,让我们更近距离看到这些人的艺术灵感来源,以及对艺术的理解等等。
想到自己也在学习演播,经验丰富的老师就说过,演播是一门艺术活,不是苦力活,既然是“艺术”那就是“玩”,千万别学得那么拧巴,那么苦大仇深,那样就会动作变形。
比如,喉咙被卡住,收放不自如,不能舒展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对身体的想象力的发挥是需要充分感知自己的身体,做到身心合一,才能更多地激发出原始的想象,带来艺术创作的更多灵感。
还有一篇是采访知名舞者的稿子,她说:“舞蹈是理性的”,让我对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新的认知。我一直觉得跳舞是很感性的一件事,需要注入情感在动作里,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但是舞者说,他们首先要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哪个动作能做到,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身体,感性是在理性到极致之后的爆发,身体的极限是一种积累,而不是开发。
想到了运动员,他们也是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路上,不断地超越着自己的身体极限,伤病会随之而来,所以还是要理性分析,懂得自己的身体可以被用到什么程度才最能持久。
我们和身体毕竟是要一直相处下去的。
生活中,我们一边观察着身体的样貌,一边倾听着生活的声音,对身体在生活中各个维度的来源和影响加以区分和感知,不能简单地只把它当作一个结果,而是要到源头去改变。
我想,这份从从源头上去发现的动力,正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而为人的一种敬畏。
用心编辑的书,是能被读者感知到的。
用主编的话来收个尾:
“愿我们都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身体,让身体在世界中,在生活中自然的位置,舒服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