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实、观念、语言
当人与人进行观念的交流沟通时,语言是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之一。唯有当观念和语言紧密切合时,人与人的交流才是顺畅的。而在形成观念之前,往往是因为我们先看到了或了解了事物。客观事实、基于客观事实形成的观念、与观念切合的语言,三者应当一致,其一致性的核心在于:忠实于客观事实这个本源。
如何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
最关键的是,必须寻着其根源即客观事实。当我们感到自己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观念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并没有完全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想表达的是什么。此时,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停下来、重新审视观念的外在来源,即找到形成观念的外部世界基础,客观事实。理清从事实到观念,再由观念而生发的表达,由此,水道渠成,合适的表达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词不达意的窘态
当我们一度出现词不达意的困难时,情急之处,不免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似乎说得是“书”不够,仿佛是指念书不够。当然因为书读得少,缺少丰富的语言词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本质,是在于没有厘清客观事实——这才是根源。
语言和观念的切合
当语言和观念的结合是完美的时候,则语言和观念完全切合,也就是说,语言、观念都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小张说,这个杯子是泥做成的。而事实上这个杯子的确是泥做成的。在此情况下,语言、观念是完全统一的。
反映客观事实本来面貌的语言
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为保证语言的精确性,必须回归语言的本源即客观事实。语言应当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这才确保了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存在坚实可信的客观事实基础。以这客观事实为基础,在此之上所形成的观念,及之由该观念而生成的语言表达,此时,语言、观念才能都忠实反映了客观事实。
脱离客观事实的观念、基于错误观念的语言
如果只是用语言表达相应的观念,而不是表达明晰正确的观念,不是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那么,语言仅仅只是展示人的某一种或一些思想状态,揭示了某一种或某一些主观事实。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尽管表达了观念但该观念与客观事实是无关。
对于希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 忠实表达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并符合其本源的观念、与观念切合的语言” 这样的交流目的来说,脱离客观事实的观念、基于错误观念的语言,无论观点多弹眼落睛,无论词藻多华美、语句多迷惑,这样的交流显然是无意义的。
一致性的考察
认真观察,以此为准绳,来分析考量实际案例的“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基于客观事实形成的观念、与观念切合的语言”三者的一致性,考察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有效性、真实可靠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