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质老师的《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生命教育》在前天看了一遍,觉得意犹未尽,今天趁着有空,又看了一遍。张老师继续用他的“张三点”来再次向我们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生命教育,家庭教育才是覆盖孩子的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最为根本的理念就是生命教育。
一、父母所有的努力的目的都体现在“生命第一”的理念上
1.活着就是幸福与希望。
2.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麻烦,都不能伤害与蔑视孩子的生命。
3.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后。
“活着就是幸福与希望,要成为餐桌文化,成为客厅文化,成为卧室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会极少与孩子谈论生命的话题,谈论生死话题。青少年自杀有很多是因为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他们通过电视、电影、动画片知道的是死后会去到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所以当他们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无法承受的困扰的事情后,就会选择死的方式来逃避困难。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地早告诉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痛苦的世界,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会给家里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麻烦,都不能伤害与蔑视孩子的生命。”其实这个道理大多数父母都知道,但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容易情绪失控,可能一言就成全他的生命,一言就毁灭他的生命。作为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把孩子的生命放在第一,这是父母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底线。只有把生命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之中,才能与生活中的各种灾难进行拔河。父母要跟孩子强调:“一个人活着是多么美好,一个人活着是多么快乐,一个人活着能够为家庭、为父母、为整个家族带来多大的欢乐与希望。”
二、“生命第一”的理念要体现在父母的行动之中。
1.陪伴:没有陪伴,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督促:管教从严,温和而又严格;
3.帮助:人成为人,是最艰难的成长过程;
4.鼓励:孩子的勇气来自父母的鼓励,鼓励就是生命的方向;
5.梦想:孩子的梦想是一个家庭共同的事业。
孩子你都不陪,谈什么爱孩子。什么是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身教,是在日常生活的陪伴中做及格的父母,与孩子一起生活,让孩子明白生活就是这样子,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在身边的安全感。但是农村孩子的现状是,大部分的父母长期不在家,陪伴孩子成长的是爷爷奶奶,而老人只能帮助孩子解决温饱的问题,却不能给予孩子希望与梦想,不能在日常给予孩子言行的指引,更大的问题是很多的父母自己本身没有长大,就算是年节回家,也很少真正地陪伴孩子,成为了最差的父母——人不在心不在。
三、父母需要再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1.父母必须为了孩子重新规划生活和人生愿景;
2.做父母是一生的事业,需要终生再学习;
3.要学会从孩子身上提取前进的动力。
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学习的父母要求孩子学习,不读书的父母要求孩子读书。教育,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自我的学习,自我的成长。孩子出生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单单依靠我们父辈传给我们的教育经验开教育我们的孩子,是远远不够的。父母要有一个意识,就是无论老师怎么负责,再怎么努力,陪伴孩子只有几年的时间,至多六年,父母才是陪伴孩子一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的那个最重要的人。父母要有“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意识,不管自己的文化水平如何,不管年纪多大,都不能成为父母不学习成长的借口,向书本学习,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父母终生的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