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围绕「个人管理」展开,全书都在强调「有效性」。
彼得·德鲁克如何做到有效性,他给出了五个习惯:时间管理、着眼于贡献、用人所长、要事优先、有效决策。
下面就这五个习惯详细展开:
一、掌握自己的时间
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有效性」的基础。
诊断自己的时间
1、记录时间的耗用情况
你可以以连续三四个星期为一个时段,每天记录,一年内选择记录两三个时段。
2、分析时间记录
1)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你可以自问:「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以此来判断是否有做的必要。
2)对于别人邀请的事情,先判断对你自己有无价值,或是对于对方有无贡献,如果都没有,那就直接谢绝。
3)学会把一部分事情交给别人处理。
3、避免浪费别人的时间
学会诚恳问身边的人:「我常做哪些事情,既浪费你的时间,又不产生效果?」
消除浪费时间的行为
1、把解决方法变成例行
对于一再发生的危机,你一定不能让它再发生第三次,把处理危机的做法,形成一套系统的和有步骤的处理方式,尝试把解决方法变成例行。
一个平静无波的工厂,必是管理上了轨道。如果一个工厂常常是高潮迭现,在参观者看来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就必是管理不善。
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刺激动人的事件。
2、控制团队的规模
企业人数太多,造成你把太多的时间用来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
控制团队规模,采用扁平化管理,人员自组织自管理。
3、限制会议时间
一个人人都随时开会的组织,必是一个谁都不能做事的组织。
你应该有个意识:会议应该是不得已的例外,不能视为常规。
要开会,就得有一定的计划,否则不但令人讨厌,而且是一种危险。
此前我跟同事有讨论过,他给我一个挺不错的解决方案:
开会要有时间限定,每位与会成员要提前做好准备,把发言内容写好。尽量在不舒服的会议室开会,如果有必要站着开会,控制每人的发言时间。
4、协作中同步信息,注意沟通的语言表达
不同部门需要的资料和数据不同,如果互相不知道需求,合作流程上出现问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处理。
这需要你统筹优化信息和流程的路径,保持各部门的信息同步。平日加强各人员表达方式的训练,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
二、我能贡献什么
你应该把视线从「内部事务」转移到「组织对外部的成果」。重视贡献是有限性的关键。
如何做到有所贡献
1、以贡献为目标
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使用你的成果。
2、正确的人际关系
管理者形成有效的人际关系:
互相沟通(上下双方的有效沟通)
团队合作(同事的横向沟通)
自我发展(自己学习知识技能)
培养他人(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
3、有效的会议
1)明确目的和要求
2)围绕主题
3)鼓励每人发言
4)限定每人发言的时间
5)总结与主题相关的结论
三、如何用人所长
用人的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用人的4个原则
1、职位设置必须合情合理,目标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工作」。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的内容要广。「凡是最能充分发挥其长处,而且最受到挑战的人,他的工作肯定最起劲。」
3、用人时,会先考虑这个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4、用人所长的同时,容忍人之所短。
如何管理上司
运用上司的长处,也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探寻上司是「读者型」或是「听者型」,按他的习惯,你才来准备沟通汇报的方式。
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是非,更重要是陈述的先后顺序。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你需要清楚自己的个性特点,不会勉强自己。
面对客观的限制条件,需要你有勇气去突破。
你要选择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问问自己:「哪一类工作别人做起来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我做起来却是轻而易举?」
四、要事优先
按照任务密度(任务密度=重要程度/完成时间),来排个事情的优先级,然后按从高往低的顺序来完成。
千万别按压力来决定,哪里紧急去哪里救火,结果必将牺牲许多重大的要务。
确定一项计划,就应该去落实行动。如果被搁置了,实际上等于被取消,所以你不能轻易地延缓任何工作。
4项原则帮助你确定优先次序: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根据贝叶斯定理,你先把精力集中在当前的工作上,而不是再去兼办其他工作。完成一件事情之后,你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
五、有效决策
决策是身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决策应该是战略性的考虑。
在整个决策的过程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一项决策如果不能付诸实践,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决策的5个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
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
决策是极少发生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天天都要决策,那说明他是个无效的人。
2、要确定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
界限,换句话说,就是探求「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求」。
事实上,你对最低需求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这能提醒你一项决策什么时候应该抛弃。
3、研究的是「正确」的决策
你要的是「正确」的决策,而不是「能为人接受」的决策。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一项决策应该列举出一条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人的工作和责任。
决策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人难免会犯错。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
管理者要亲自去检查和了解情况。
见解为先
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决策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相关的标准是什么?」
你之所以需要一项新决策,针表示过去的衡量方法已不使用于今天了。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不同的衡量方案,再自其中选取最恰当的一种。
一项决策全票通过并不是好事。有效决策的第一条原则:必须有不同的见解。
反面意见的运用
你第一步会先找出了为什么各人有不同的意见。
然后你把不同见解当做「工具」,让自己看清问题的每一面。
最后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有时候不做决策,可能正是最好的决策。
决策做不做的两条原则: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执行更需要勇气
有效的决策执行起来往往会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你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再去浪费别人的时间。
决策与电脑
电脑使用得当,能使你把原有用于组织内部事务的许多时间匀出来。
虽然在德鲁克的年代,电脑还没有特别发达,本书对于电脑的认识,其实对今天的你来说,就显得有点落后。
今天,计算机能力的增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管理者可以掌握着重要的「大数据」。大数据,正在成为管理者做决策的依据。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效率。
学习,和善用这些新兴的工具,也逐渐是管理者的必备技能,培养个人优秀的习惯,也别忘了与时俱进。
总结
卓有成效管理者应该自勉的目标:
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管理者的有效性,对其他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方向和奉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管理者在有效性上自我提升,可以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的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记得培养自己的五个习惯:
时间管理
着眼于贡献
用人所长
要事优先
有效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