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观沧海

作者: 吾名蓬歌 | 来源:发表于2020-04-29 10:32 被阅读0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海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说

人秉七情,感于五内,不足,故足之蹈之舞之,发言为诗,唱咏为歌。操所言“歌以咏志”,得其时之乐也!

诗为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原名《步出夏门行》。坊间言操征乌桓凯旋,过碣石山而作。蓬歌对三国历史只有个朦胧的认识,不大肯定。但这首诗所展示出来的心情和豪情壮志,能看得出来是非常得意,所以上面就说是得其时之乐。由此推测,得胜归来登山赋诗是很有可能的。另外一个就是,碣石山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在。

传说当年秦始皇让徐福东渡入海寻找不死药,就是在这一带,秦始皇游历到这里,登临碣石望眼欲穿。奈何徐福在日本岛做了土皇帝,就没想过要回来。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秦始皇巡游到琅琊山东,登临碣石山架石造海,奈何当时技术不行,无法在海里架桥,淹死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始皇帝无奈正要放弃的时候,有个老道就出来了,用鞭子抽打石头,那石头出血痛叫,乖乖下海架起了桥。这就是典故“秦皇鞭石”的源头。蓬歌对那一带地理不甚熟悉,不知琅琊山东面是不是碣石山。因为碣石山传说有三处,有些人根据记载直接就将这个当成了琅琊山,但琅琊山不靠海是肯定的。这是闲话,诸君但看看便可。若有熟知的,还请不吝赐教。

由此可知,操登临碣石观海赋诗,实则也是效仿古人燕然勒石(甚至看齐秦始皇),彰显豪情壮志,抒发心中无限得意。实际上,本朝太祖也有此举,这个就不展开说。

昨天在《短歌行》中有说,操诗王霸气是一大特征。诸君单看文字,就能感觉到那一股吞吐宇宙的气概,这是刘备和孙策比不了的。至于司马懿和诸葛亮等,则又不是一个类型的,无法比较。否则,不等阿瞒死去,曹与马早已共天下。

本朝太祖诗词,看似有大气魄,但雕琢痕迹明显,无如阿瞒诗浑然朴实,盖文化涵养高低之别。蓬歌每谓后世诗词,华丽则华丽矣,精细亦精细矣,然清丽淳朴,则无及古诗。此言,亦适用于此。操诗为汉后,建安以后,便算作魏晋诗,华丽雕琢,精于文法,已渐失古风。

相关文章

  • 诗说: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海...

  • 2020-10-28

    刘滨峰书法#曹操诗《观沧海》

  • 【文魁大脑实用记忆第五期】独立团,“周倩”第6次案例,生活中的记

    1.车牌号记忆 2.名字记忆 3.诗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

  • 游记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前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

  • 《观沧海》解析

    《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的形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得以观...

  • 词评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

  • 赏诗

    这两天有点忙,我来分享一下三国曹操的诗,这也是我喜欢的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

  • 中国诗词大会开场词丨第二季 04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古人说诗言志,歌言咏,所以,东临碣石的曹操必定是心怀家国,志存天下。 即...

  • 《观沧海》备课小记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文学家曹操的一首代表作。 我们先来背诵一下这首诗: 观沧海 东...

  • 《山居秋暝 》 王维 - 草稿 - 草稿

    陶渊明首先开创田园诗,谢灵运开创山水诗,合起来成为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最早可以追溯到曹操的《观沧海》。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说:观沧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qg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