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工作原因到深圳工作生活了四年,在那里体验了地道的南方生活,喜欢吃米饭、肠粉,更是也爱上了南方的早茶。可是那几年,偶尔也还是会想起家乡母亲的手擀面、烙饼、包子和饺子,尤其是年节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口水不停吞咽,想到不行。后来回到北京,那份对家乡食物的怀念得到满足,但并不会像当初想念烙饼一样想念南方的肠粉。
回到北方后,工作性质需要出差,偶有机会到广州、深圳、福建出差,会给那里的老同学带上家乡的特产,也不过是市场的烙饼、大葱,还带过家乡的苤蓝咸菜……我理解那份乡思。
年前跟远嫁河南的闺蜜聊天,她抱怨着婆家年饭的单一和乏味,从年三十到初一,都是满满的一大锅炖菜,每人一碗。满桌的年夜饭?不存在的。婆家一带村里都是吃这些,菜以炸货为主。闺蜜每年春节都是捏着鼻子在老家陪着老人住上几天。虽然也动过心思,带老人进城,有暖气,年货也多,她自己准备。可是老人家很偏执,就是愿意留守在村子里。生活、饮食,都是传统留下来的样子。闺蜜念叨着老家每年会做的年糕、夹菜,还有丸子,带鱼……感怀着,心里对小时候味道一遍又一遍地追忆着。她的这种心思,我是理解的。
是啊,我们想吃某个东西,是心里想,脑子里想,是我们的肠胃在想。肠胃是有记忆的,我们肠胃所想的也不过是儿时的味道,那味道出自某个农家小院,某个善良温柔的母亲之手……肠胃代替我们想念家乡,想念为我们制作美食的亲人。
出门在外,所谓老乡,对肠胃的记忆更有共鸣吧!肠胃是有记忆的,也是有故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