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心路·随想

作者: 江城子Yuto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22:19 被阅读26次

做了这么多年的学生,从幼稚园到高中同我缘分最深的文具就是钢笔。从一开始的初用钢笔的新奇,到初中的一种爱好,再到现在忠于这种书写工具,其间心路甚长,笔者就在此谈一谈,也顺便说一点自己的感悟。

在日文里,钢笔被称为“万年笔”(万年筆きゃんねんひつ),大约是有让一支珍贵的或者有特殊意义的钢笔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的意思。至于现代日语口语中借用英语发音(ペン)将其来称呼它,我总是觉得失去了那一番情怀。钢笔从诞生到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经历了一段十分漫长的时间,其间变化也是巨大的,再此就不一一道来,大家只需看看羽毛笔和现代自来水笔的差距便可以体会。它的供墨系统代表着流体力学的最高层次,它的笔尖则体现了黑色金属和贵金属加工所能达到的高度,笔杆材质更是材料化学进步的风向标……一支笔,融入了多少科技的精华!

钢笔·心路·随想

钢笔,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硬笔,其传达出的个人信息是最多的。从它的颜色、外形到年代、保养好坏,展示出了一个人的个性与品位。而当钢笔被拿在手上写字的时候,钢尖的顺滑稳定,金尖的软糯绵柔:明尖的精致优雅,暗尖的低调内敛;黑墨水的端庄稳重,彩墨的绚丽活泼;亚洲笔厂的中规中矩,欧美品牌的创新狂放……把一个人的日常喜好和书写习惯暴露无遗。尤其是那些使用多年外表沧桑的钢笔,更是在向使用者和欣赏者述说着一件件不为人知的往事。

笔者玩笔,说是入坑,倒不如说是对这种渐渐地被抛弃的书写工具的怀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中性笔凭借着它的方便、廉价,将钢笔产业的生存空间挤得只剩了钢笔爱好者那一片小小的天地。曾经为国人骄傲的“英雄”,如今为了生存,把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权以仅仅600万的价格卖出;曾经遍布街头巷尾的钢笔修理铺子也从城市里消失了。在效率至上、利益至上的时代,谁还注意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笔尖的书写特点?谁还愿意仔细端详笔上的每一处烤漆、每一处镀件、每一处花纹?谁还愿意浪费两分钟时间和一张纸巾去给钢笔上墨水然后擦干净?人们只在意他们能否在学校写完作业、能否按时交答卷、能否在编辑催稿前交稿,能否在下班前做完文案……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肯留下哪怕几分钟给自己渐渐失去的情怀。

这就是物质生产对文化生活的无情压制,正如“十九大”上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像人们日夜工作终于赚得盆满钵满,到头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经济的奴隶,连那一点生活的情趣、慢慢欣赏动心事物的耐心都消失殆尽了。习总书记说的“不平衡”,在笔者看来,是包括了这一方面的。

据笔者了解到的,由于日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了,国内的钢笔品牌日渐衰微,国外的名牌,也多是靠着中性笔产品和钢笔的高端奢侈型号存活着。我们当然不能认为钢笔受众的缩小导致了文化生活被轻视的结果,但反过来说却是不为过的。

当周边的手上都拿起了中性笔,而我仍然坚守着那一点看起来愚蠢不可理喻的情怀。其实我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优越感,倒是有一些小小的孤独。即使我知道身边还有同样爱好钢笔的人,还有那些在更广的层面上重视的人,但我同时也知道,虫子是无法撼动大树的。

相关文章

  • 钢笔·心路·随想

    做了这么多年的学生,从幼稚园到高中同我缘分最深的文具就是钢笔。从一开始的初用钢笔的新奇,到初中的一种爱好,再到现在...

  • 心路随想

    今天看了我曾经亲手创办的学校在我离开以后,发展的那么好。孩子,家长,老师的心齐,都是朝着让飞扬舞蹈更好的成长的...

  • 蓝天

    蓝天 一纸红笺,一只钢笔 记了随想,泄了暑气 纸短情长,难尽平生意 人面不知归,未来何处去? 碧波依旧东...

  • M1心路随想

    16期宣言: 向内看,成长蜕变;爱相信,修已达人 向内看 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

  • 2018-04-21

    【随想,自序,码码追星心路】没事儿的时候就溜达一点,放了几个星期,想到哪到哪,前后不对马嘴,随便回顾一下喜欢的其中...

  • 随想:声音的心路历程

    从前,我很不自信,觉得自已似乎没有任何闪光点,是一个很糟糕的人。对于自己的声音,我更没什么特别的认识。 记得还是我...

  • 2017

    随想

  • 随想

    随想

  • 随想~

  • 随想

    随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钢笔·心路·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rh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