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的改变》后记:打破惯性的一小步

《5%的改变》后记:打破惯性的一小步

作者: 努力搞钱的粟米 | 来源:发表于2023-07-27 08:32 被阅读0次

2023-07-28

关于书中的干预,作者与清华大学的刘丹副教授进行了技术反思和复盘。

“我给的建议可能是错的”

这些网上的干预,是把改释、悖论干预,隐喻式的催眠,甚至行为治疗的一些理念都综合到一起,类似于系统治疗里的“结尾干预环节”,先做积极的评价,然后给出建议。

很多在网上提问的人,其实是处于一个“稳态”里,有很多千丝万缕的力量维持这种“不变”。他们提问要来的建议不是为了改变,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无法改变。

所以,给出的建议需要有分寸,既要对抗“稳态”,又不能明着对抗,要顺着它一点。

这样就会发生一种很隐蔽的变化,一种第二序的变化,脱离了第一序的惯性。顺着“稳态”,接住惯性,然后往前走一小步,把这一步变成具体的动作。

传统的心理治疗是在一对一的语境里,需要建立稳定的治疗关系。现在的这种干预的方式,成本更低,只走最小但能做到的一小步,仅有5%的改变,同时,要求提问者反馈,以结果来驱动。这样,就能知道哪些工作是有用的,哪些是自我欣赏但对别人没有帮助的。有时候,你想表达什么并不重要,对方想看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写公众号我发出的信息,有80%都消散了,对面的人只抓住他认为重要的20%,然后按他的理解自动脑补了剩下的80%。所以,要想尽量对那个人产生影响,只能尽量使用他自己系统里的东西。

这就像是一个实验,成本很低,很快能给出结果,如果错了,随时可以调整,随时可以改变。哪怕失败了也是一种成功,成功了解了自己一点,下次就知道要怎么做更好。

这个干预,可以叫做“网络准咨询”。

有效的干预,要“没有异物感”

两个核心点:

第一,用90%的力量在做融入,也就是认同他;

第二,就是极其微小的变化。

《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中,如何通过扰动一个非常小的节点,来恢复一个失功能的复杂系统。两步走策略:先重建结构,然后激发。

与之类似,围绕融入(joining),进行支持、认同、积极赋义,建立一个新的结构;通过这一个点的激发就会带来连锁效应,激活整体的状态,系统功能就恢复了。

设计一个体验,哪怕一点都不变,外在看上去都没有改变,只要内在只有一秒钟的震荡,触及了那个最小的、可觉知的改变点,就会有强烈的体验。

吃东西的案例(《是家人的要求,还是自己的需要》),让她统计,哪一部分是为自己吃的,哪一部分是为别人吃的。通过一个简单的分类,把不同的意义分开。动作足够小,变化足够小,小到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同时在这个干预里又由极大的接纳和尊重。

首先给予一个很大的托举动作,然后要求做一个很小的改变。

如果要给对方一些新的东西,最好用他自己的原材料组织起来,减少“排异反应”。

这些干预,如果想要更有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干预的体量,要很小很轻。如果给的新东西稍微大一点,跟日常熟悉的东西距离远一点,就会被扔到一边。除非有像米纽泰那么大的劲儿,在现场直接引发一个新的反应,在那个巨大的张力下还能坚持住.......。

改变从哪里来?

提问者处于一个矛盾的系统中,这里面有很多人,他的超我,还有很多权威,以及咨询师,这些人大部分是否认或打击本我,超我强烈地希望他有改变,他要跟那些部分对抗。

从关系的层面上,他保持自己不变,某种意义上是在保持自己的主动权、自主权。

如果咨询师表现得太迫切,想要他变好,“保持不变”于他而言反而多一份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我不是你以为的那么简单,我不好糊弄,我比你预想的那个样子要复杂得多。

承认他的处境是复杂的、有挑战的,改变是困难的。这是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

有的干预需要以年为单位的跨度上发生改变,一个人或者一个系统进入另外一个生命周期的时候,那个答案才会水落石出,浮现出来。

“脑袋伸进来,腿还在门外”

弗里茨.西蒙《循坏提问》,“你肯定有你的道理,但我没搞懂,可能我太笨了”既笨拙,有很仗义。让提问者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怎么做都好,反正有一个傻乎乎的治疗师陪着你试错。

学习新的东西就代表着打破原来熟悉的东西,人们没那么容易想学新东西。

书中大部分干预方法,脱胎于系统式心理治疗,这是一门以系统论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流派。书中某些具有灵光一现或独辟蹊径探索价值的干预,也是源于系统论和系统式心理治疗领域的前辈大师。

相关文章

  • 《5%的改变》读书笔记:改变工具箱

    改变工具箱- 【极其微小但不同寻常的行动,用改变5%,去打破惯性和困局。】 ①向上螺旋:用微小又积极的行动开启正向...

  • 打破惯性

    1. 要摆脱一些出身背景带来的行为习惯,几乎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2. People are just fallin...

  • 打破惯性

    不知道如何去写这一篇文章,总感觉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打破自己的惯性。 人生最痛苦的时候就是犹豫不决的时候。 我们这应该...

  • 打破惯性

    冬天的早晨,睡在被窝里真是舒服。之前给自己订了规矩,每天五点半早起看书。一到早晨,却总不想起来,我知道这是惰性。 ...

  • 打破惯性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过,受苦比解决问题来的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的简单。这听起来违背常理,有谁甘愿承受不幸...

  • 打破惯性

    故事源于生活。 生物学家用玻璃,把一条蛇和一只青蛙在水池里隔开。 刚开始,蛇见蛙就想要咬吃,一次次地冲向青蛙,却次...

  • 打破惯性

    今天上了一节瑜伽私教课 瑜伽教练给了我很大的提醒 瑜瑜指出我身体的疼痛是长期错误模式的累积 从今天开始我要重新打破...

  • 一天一课,一课一学--2

    什么是组织企业的三大惯性? 1、盈利惯性 盈利模式发生改变就会不敢,转型不是能力的问题,是勇气的问题,需要打破惯性...

  • 打破生活的“惯性”

    我们很多人处于生活的“惯性”之中,自律的人的“惯性”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应该坚持,而我们很多人的“惯性”是没有价值的...

  • 【每周读本书】202304《5%的改变》:打破惯性,让最小的行动

    “你只想要100%的改变,所以你才被困住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先试试把5%做好。用一个极其微小而不同寻常的行动,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的改变》后记:打破惯性的一小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sl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