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F.黑格尔
Ⅰ.黑格尔的目标:将理性等同于神,并将人类文明史视为理性在时间中的展开,这个展开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对立思想彼此对抗,消解于折中之物,在折中之物中最好的东西被继承下来。(对人类境况的乐观主义。)
Ⅱ.概述:黑格尔宏大的系统性形而上学思辨恰恰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所执意严防的。
Ⅲ.黑格尔的主要概念:
ⅰ.绝对唯心主义:世界历史是理念的历史。
ⅱ.辩证法:正题—反题—合题。
1.辩证法的应用:
a.形而上学的例子:世界的历史开始于存在和虚无综合于生成这一上帝的辩证思想。
b.历史学的例子:奴隶对主人;领主和农奴;拿破仑是历史的终结,处于全新的同质的普遍国家,在其中每个人在其他人中认识他自己。
c.理性的“狡计”。
d.为何“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时分起飞。
Ⅳ.叔本华对黑格尔的批评:对其后台老板专制的普鲁士政府极尽赞美的“饶舌者”。
阿瑟·叔本华
Ⅰ.叔本华的目标:回到康德(或者颠覆康德;拒绝黑格尔的乐观主义)。
Ⅱ.叔本华的主要概念:
ⅰ.“作为表象的世界”:我们不能直接认识终极实在;我们只能认识通过时间、空间和因果性等范畴而呈现给诸感官的世界(康德)。
ⅱ.“作为意志的世界”:表象世界中的线索表明终极实在(本体世界)是生殖
力和破坏力的一个漠然的、沸腾的非理性力量,这些力量至死方尽。
Ⅲ.人类文明(法律、风俗、道德、宗教、科学、艺术、传统哲学)只不过是意志的升华。
IV.叔本华的哲学是对意志的一种摆脱。
索伦·克尔凯郭尔
Ⅰ.克尔凯郭尔的目标:通过描绘关于真正献身于一种宗教生活将会要求的严酷苛刻这一庄严图景,攻击他那个时代浅薄自大、俯拾皆是、索然无味的基督教徒。
Ⅱ.克尔凯郭尔的主要思想:
ⅰ.“存在”不是一个概念;它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它只能被经历。
ⅱ.一个人的存在必须被选择和决心所规定。
ⅲ.思想和语言以抽象为基础;存在从来不抽象,而永远是具体的。
ⅳ.客观真理(科学、数学、历史等等)和主观真理(关乎一个人之主体性的真理)之间的区分。
ⅴ.克尔凯郭尔的宗教哲学:“荒谬者”;“信仰骑士”。
Ⅲ.因其对决断、自由、责任和自我创造的强调,如今克尔凯郭尔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
卡尔·马克思
Ⅰ.马克思的目标:不是对世界进行哲学解释,而是要改造它。
Ⅱ.马克思的主要思想:
ⅰ.“青年黑格尔派”(又称“黑格尔左派”)将黑格尔本末倒置,运用黑格尔的方法来把“辩证唯心主义”改造成“辩证唯物主义”。
ⅱ.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被表明只是隐性唯心主义。
ⅲ.青年马克思将人类视为 homo faber(制作者人类),在工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下与其本质相异化了,成为一个客体而不是一个主体。
ⅳ.马克思将社会分析为基础和上层建筑。
ⅴ.无论谁只要控制了基础就控制了社会(统治阶级)。
ⅵ.上层建筑是由“意识形态”所发动的。
ⅶ.辩证唯物主义:资产阶级(正题)对无产阶级(合题)。
ⅷ.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无阶级社会是历史的终结。
ⅸ.历史终结处的马克思式的乌托邦。
弗里德里希·尼采
Ⅰ.尼采的目标:教导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主体性形式,这种主体性将会破坏以前的所有思想和语言形式。
Ⅱ.尼采的主要思想:
ⅰ.尼采的(关于源文本的)“差异性重复”从语文学转变成一种知识论观点(没有知识基础)和一种本体论观点(没有终极实在——只存在显象的显象)。
ⅱ.“权力意志”:一切活动都是权力意志,无论是身体活动还是语言活动(语言作为谎言:一支由比喻、转喻和拟人组成的机动部队:极端唯名论)。
ⅲ.超人:权力意志的胜利。
ⅳ.上帝之死:新型人类解除了所有传统的权威形式的束缚,因而解除了所有形式的心理和情感暴政的束缚。
ⅴ.永恒轮回:高兴地选择自己的命运;如其所是地爱世间万物;如此度过自己的一生,以便自己可以意愿重活一生的每一分钟。
功利主义:边沁和密尔
Ⅰ.目标:把伦理学建立在一个稳固、客观的经验基础之上。
杰里米·边沁
Ⅰ.边沁的主要思想:
ⅰ.伦理学的目标是人类的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此处“幸福”是由快乐加以界定的:快乐主义)。
ⅱ.“一人一票”原则:每个个人都有权决定对他或她自己来说什么是幸福。
ⅲ.“快乐计算法”和它的七个要素。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Ⅰ.密尔的主要思想:
ⅰ.他试图把边沁的功利主义做得更加周密,因而用对快乐的质量分析代替快乐计算法(有些快乐比其他快乐更好)。
ⅱ.为对“一人一票”原则加以限制,他只允许那些对两种形式的快乐都有专业能力的人来对这两种快乐作出裁决(比如,品尝啤酒和阅读诗歌)。
ⅲ.放任主义:
1.私人生活中的放任主义:政府只能为了防止对他人的伤害而干涉私人生活。
2.市场中的放任主义:应该成为普遍准则,政府只准在一些例外情况下干涉,例如在涉及公众的普遍重大利益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