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专题交流群每日推荐人物
王利芬:一位永远在路上的开拓者

王利芬:一位永远在路上的开拓者

作者: 玫瑰花园2017 | 来源:发表于2018-04-13 01:13 被阅读9次

    她是CCTV的“双高”,高学历北大中文系博士,大高个。

    她是《对话》、《我们》的主持人和制片人,并制定了为人所称道的“81道工序”。

    她是《赢在中国》的发起者,马云、俞敏洪、柳传志等商界BOSS为百姓所熟知。

    她是“优米网”的创始人,开创了面向精英和青年人出售经验的商业模式。

    她就是王利芬,一个永远在路上,敢于一次次褪去已有的光环,从零出发的开拓者。在各种选秀节目层出,综艺节目纷呈的今天,她以深厚的学识,强烈的责任感,大气的主持风格,坚定执着的精神,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这个强悍得可爱的女人”——网友水晶木鱼

    200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清谈务虚”节目《我们》。在一期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话题的讨论中,有位女士插队抢话筒发言。主持人一针见血当面指出。

    王利芬:这位女士在您前面,应该她先。

    女观众:我知道,我只是想表达。

    王利芬:在中方和西方文化都应该是遵守先来后到。

    女观众:我只是想用行动表达,是应该谦让还是应该竞争。

    王利芬:请您退回去,因为我的内心不会允许我这样做。

    这是一次现场直播,主持人和观众的三次交锋,向观众呈现了一个不同一般的主持人。她强势,有礼有节,进退把握有度。虽然长相质朴,说话略带口言,但她敢说,敢做,干脆利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仅仅是一次节目的主持,也是对众人的一次思想洗礼,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并及时付诸于行动的实践。网友更是对她这一行为有精彩的评价说“真是个彪悍得可爱的女人!”。

    在《我们》的宣传片中,王利芬则展示了她更为强势的语言功底。

    “因为我们步伐的加快,因为我们变化的提速,

    因为全球的不确定,我们坚持却找不到内心的依据

    我们放弃 却发现新的开始太艰难,我们寄居在别人的领地却又不情愿

    我们坚守 却在自己的船上却难以靠岸,我们徘徊 却丧失了应有的机遇

    我们奋斗 却看不清前方的急流险滩,我们焦虑 却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淡漠 却无法面对内心的呼唤”

    她一扫浮夸文风,过度煽情,直截了当,以准确的措辞,精准的表达,切中急剧发展中,深处这个时代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是心灵的呼唤!查阅了她的履历,才发现她有着深厚的积淀:华中师大获得政治系获法学学士、文学评论专业硕士,北大获得文学博士。更看见了她的多重身份:记者、主持人、制片人。我们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厚积薄发。

    二、“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成就未来”——《赢在中国》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作词:王利芬

    这是2006年中央二台一档大型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的主题曲。每当它响起时,总会有一种深沉,绵长的激情在心底涌动。虽然是以“励志”“创业”为主旨,但是每期以一个任务为核心,让众多创业者开展商业实战。它不仅点燃了创业者的激情,它也让普通观众情绪激昂。而王利芬作为主持人,她对整个节目的把控,让现场观众的调动参与,适时让商业大佬的点评,更是赢得了满堂喝彩!

    通过《赢》我们认识了俞敏洪,人们记住了他说的“你活着就应该像棵树,走进给人一片绿色,死了是栋梁。活着死了都有用”。

    我们认识了马云,人们记住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人们不会为做了什么而遗憾,常常是在老年的时候,为没有做什么而遗憾”。

    观众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一批批的经过大浪淘沙的选手神往,她又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一位位的商界精英一次次的到场。风投IDG的CEO熊晓鸽说“她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有一次他们同去内蒙古,王利芬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当地一家希望小学。把钱交给这样的人,我放心。”

    而节目整体所呈现出的各位选手的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奋斗精神,乃是更深的动力。诚如王利芬所言“《赢》倡导一种人生观,那就是,你活着就该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不能靠掠夺别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财富,实现梦想。”它击中了植根于人们内心深处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它是一次心灵的撞击和洗礼。

    三、“我决定了的事情,如果别人强行扳过去,我一定还是要把它扳回来,包括命运。”

    ——王利芬

    她在《人生就是要奋斗》的序文中写道,这本书给她打上最健康的人生底色。少年立志:要发出自己的光芒,要读最好的大学——北大,要完成最高的学历——博士!

    1982年考入华师大,被政法系录取。心怀遗憾的她,由于没有考取所爱的专业,自学中文系课程,以第一名成绩,扳回了一局。硕士毕业后,任教武大。两年后要扳回自己命运的王利芬,再次报考北大中文系,她知道这是圆梦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少年的誓言回响耳畔,顶着巨大的压力,满含热泪进入考场,最终圆梦!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银杏树》中记载了当她看见北大银杏树时的震撼,“内心隐隐的渴望,被它勾起,它让你总不能苟且,不能将就。”从立志到如愿,整整十年的期盼和坚守,我们看见了她的非同一般的执着。

    四、“我不喜欢一眼见底的人生”——王利芬

    1994年博士毕业的她,从百份简历中脱颖而出进入央视。随后,她做了五年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记者。她制作的《小玩具大是非》使她跻身优秀记者之列,《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获1999年第四季度优秀节目金奖。

    2000年7月央视经济部推出谈话节目《对话》,每次时长60分钟,唯一短缺制片人。王利芬毛遂自荐被拒后,直接给赵化勇副台长打电话。抱着义无反顾的决心,详细地分析和阐释节目定位,最终赢得了制片人的职位。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对话》制定了严苛的都81道制作工序,从选题、策划、请嘉宾、找观众、现场录制、编辑、送审等等环环相扣,无缝链接。通过《对话》勇于争取机会的吴士宏,温文儒雅的李开复等等一批批国际知名的行业领先人进入人们视野。

    而正当《对话》深入人心,并获得巨大的广告收益和良好的口碑之时,她放弃提拔,悄悄告别。2004年赴美学习,遍访美国五大广播电视网后,又一个将成为热点栏目的概念在心中萌芽。

    2006年她在刺骨的寒风里向众人狂热地叙述她的梦想——《赢在中国》。王利芬屡次被拒后,台长赵化勇发话,“由于你过去的业绩,我们相信你”。2006年春,全国各地12万名创业者报名,《赢在中国》启动!

    2009年11月12日,不安于现状的王利芬,上交了可以直接进央视直播间的进门证,再次告别。2009年11月底,她转战电子商务,2010年3月17日优米网上线。

    五、强势下的温柔情怀

    从《焦点访谈》到《我们》和《对话》,她所经手的节目从大视角入手,紧跟时代,走在前列。而“优米网”她在“芬享时刻”则展示了强势下一片温柔。所谓静水深流,人们会被她潜藏心底的那份大气,庄重所折服。

    在“芬享时刻”人们看见了《人生没有彩排,每次都是现场直播》,人们记住了已然去世,而诗作留存的吴子尤。经过生离死别后对生命深深的眷念和热爱。

    人们看到了她的坚强自尊的始发地《简爱》。在我们耳边充斥的更多的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是无数二奶的悲惨或者风光的故事的今天,重新提出的自尊,自爱的人生观。

    人们更看到了她敢于一次次从新开始的源泉——《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83高龄的托尔斯泰迈着蹒跚的步子,坚定的离开了和他信念相背离的庄园,身体力行实践他的理想。那一幕一定在王利芬的内心打下了深深的烙印。2009年当王利芬毅然辞去服务15年的央视公职时,她只是很淡然的说那并不是一个很难的决定。人们知道了那份从容的底蕴。

    从初入央视紧追热点的记者,成长为制定“81”道工序的制片人,再到作别央视成长为“优米网”的创始人,与其说她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不如说她在一直追求生命的精彩。在“优米网”《创新中国》中,她采访了走过5大洲43个国家的男孩谷岳和刘畅,他们说“其实,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你一辈子也不会做了。最后,我们都会死,就是看现在怎么活”。

    年逾50的她依然遵从内心奔跑在路上,你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利芬:一位永远在路上的开拓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yq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