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教育学教授崔允漷先生总结“三无”听评课现象:无合作的任务,无证据的推论和无研究的实践,集中反映了去专业化的听课现象。
现在流行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下,设定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以及若干视角和观察点。我尝试着用这几种方法去评课。
1.三位老师都是根据课程标准去设定的重难点,可以说是基于课程标准,适于校情学情的好课。袁老师通过设置情境:凯斯的晋升之路,让学生总结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武小慧老师通过地图,材料等形式,重点讲解商业贸易的变化,世界市场的扩大及其之间的关系。刘祁老师以个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引入古籍重点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学生通过导学案对课文进行预习。通过对文字材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形成历史解释的能力。吴晓慧老师还以地图形式贯穿整课,学生可以形成整体的空间概念。刘祁老师家国情怀的渗透感人肺腑。
3.这三课都属于选择性必修内容,难度应该达到学业水平四的标准。这三位老师都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整合教材,也是对纲要上下的一个补充和拓展。袁老师整合文官制度影响就联系到了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武老师分析的世界市场和商贸变化就是历史刚要下所涉及的商业革命的各种体现。
4.课堂文化气息尤为推崇刘老师的这节课。文化底蕴深厚,引经据典,用甲骨文分析仁字的来源。引用历史小故事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结构,并形成本节课的一条隐线,以其他思想作为补充。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体现。最后,以历史可鉴世,文化以润心结束。妥妥的一节文化大餐!
收获:
1.设置情境最好是真人真事,或以时事政治切入。
2.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要以教材为依托,不能脱离课本。
3.对课本的处理:第八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可非常的整,主要介绍的是世界上的形成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但是后半部分出现了中国商业贸易的变化。武晓慧老师把“中国商贸的变化”作为评价之一展现出来,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对中国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然后描绘细节,以盛宣怀切入,体会中国商贸的变化。
袁老师的西方文官制度主要讲英国,但又提到了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拓展。袁老师也巧妙的把美国,日本甚至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作为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提出。
这样对课本的处理都是主线,更加明晰。
4.首尾呼应并升华。
武老师以古丝绸之路导入,最后以中国现代的一带一路结尾,弘扬丝路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