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次我们讲了零用钱的重要性,它能帮助孩子培养延迟满足能力,让孩子开始跟金钱打交道。
今天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零用钱的正确使用方法。其中,关于零用钱的发放,有四部分内容需要讲解,分别是:具体应该何时发放、每次应该发放多少、发放的形式是怎样的,以及发放零用钱的注意事项。
今天先介绍前三部分内容,第四部分发放零用钱的注意事项,下一次再介绍。
一、零用钱的发放周期
我们先来说说发放零用钱的周期。
上次提到过,零用钱的两个重要基本属性,一个是要少量,另一个就是要定期。为了逐渐培养孩子的耐心,定期方面,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们可以逐渐延长零用钱的发放周期。
总体而言,对于4-6岁的孩子,可以每周发放零用钱——对,你没听错,4岁的孩子,只要已经有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就已经可以接触零用钱了。
7-9岁的孩子,可以调整为每两周发放一次零用钱,而10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试着按月发放零用钱了。
当然,这个年龄界限没有那么严格,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做调整。
至于,零用钱要发到何时为止,这个,也不必太拘泥。不过,咱们既然这么早就开始了孩子的财商教育,肯定是希望在他们18岁成人的时候,就能有自己的一小笔储蓄,和一套成熟的财务管理认知体系了。
二、零用钱的发放数额
第二部分,我们再说说零用钱应该给多少的问题。
这比发放周期的问题要复杂一些。说它复杂,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个,零用钱最好是分成三份,各有各的用途;第二个,零用钱的发放数量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而应该有所差别。我们一个个说一下。
首先,我们发给孩子的零用钱,并不是单纯发了让他们花掉的,而是需要分成三份,分别用于消费、储蓄和捐献。一开始呢,家长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分配原则,比如,每周分配给消费7元,储蓄2元,捐献1元。
那随着孩子越来越熟悉零用钱的用途,我们就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比例进行一些调整,当然,家长是需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那为什么非要把零用钱分成这三份呢?
首先呢,人们的收入不该有多少花多少,这是一个基本的共识,因此对正在学习财富管理的孩子来讲,绝不应该例外。所以,储蓄这一份是必须有的。
而之所以要培养孩子的捐献意识,一方面是因为客观上来讲,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时刻都在依靠很多来自社会的力量,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资,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体会到捐献的力量和必要性。
另一方面,其实我们长期以来就是在跟很多并不认识的人产生各种关系。比如留守儿童,他们是为什么留守的呢?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父母,很可能正在我们所在的城市工作,为城市提供便利和保障,正因为有了这些远离家乡的父母,才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现在很多0-3岁孩子的家庭都会雇佣来自偏远地区的住家育儿嫂或者保姆,这些育儿嫂和保姆也有自己的孩子,照顾了别人的孩子,就顾不上自己的孩子,离家远的只能在放长假的时候回一趟家,实属不易。
所以大家想一想,其实世界上有许多相对弱势的人,他们之所以缺少资源,实际上跟经济条件好的人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当我们的经济条件变好,我们没有道理忘掉这些人。这是我认为每个人都能认识捐献的一个角度。
好,那现在我们知道了应该教给孩子把零用钱分成三份的原因,这还不够。关于孩子的零用钱的数额,不同的教育者有不同的观点。
比如,有很多美国家庭,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设定零用钱的金额,几岁就发放几美元,比如5岁,每周发5美元,10岁,就每周发10美元。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容易计算,容易执行,缺点则在于,换算到中国,不完全符合国情,而且,相对比较死板,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有特殊性。
另有一种方案,则是由父母来考虑给孩子的零用钱是用来买什么的,据此来确定实际的零用钱数额。
比如,A父母希望给孩子零用钱,让他自己购买零食,以后父母就不再额外给孩子买零食了;或者,B父母给孩子零用钱让他买自己需要的运动用品和课外书,那B父母也就会大概计算一下需要的钱数,然后按期发放。这个方案的优势在于,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也容易及时作出调整,当然也有缺点,就是,家长需要考虑得更细致,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执行能力。
我倒是觉得,这两个办法稍作结合,可能会更有利于发挥零用钱的作用。
一方面,不要频繁调整额度,一年一调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可以在每年找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孩子生日的时候,父母开个“碰头会”,对孩子接下来一年里的零用钱的数额进行一个商定,再跟孩子讲一下这个值是怎么来的,然后开始按期发放。
根据目前中国的总体物价,我们可以部分参考美国的做法,每周给到的零用钱额度分别设定为孩子年龄的2倍、3倍或者4倍。太少没什么用,太多也不合适。也就是说,在2倍的模式下,4岁的孩子每周会有8元零用钱,5岁的时候就是每周10元,8岁的时候就是每周16元了,10岁的时候就是每周20元了,等等。
而如果是按照年龄三倍的发放方式,5岁的孩子就会有15元的零用钱,8岁24元,10岁就是每周30元了。
相对更加奢侈的是4倍,5岁,每周就有20元,8岁,每周就有32元,而10岁的时候,每周都有40元,也就是,每个月,给孩子大概160元钱的零用钱。
三、零用钱的发放形式
好,说完发放时间和发放数量之后,我们再来说说最后一个问题,零用钱的发放形式。
首先是零用钱放到哪里的问题。
很多家长会有个疑惑,就是,现在基本都是电子支付了,以前那种放在零钱罐里的形式是不是要摒弃了呢?我认为不能,现金仍然是最好的教具。至少在孩子上初中之前,看到罐子里的钱不断增加或者减少,比起抽象的数字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一定会更大。
当然随着孩子长大,给孩子办理儿童储蓄卡也是一种办法。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拿卡去银行或者ATM取出现金,放入储蓄罐。这种儿童储蓄卡,通常都是跟爸妈的户关联的,可以查看也便于爸妈监管孩子的零用钱的去向。
其次,既然是要形象具体,那储蓄罐,就索性应该是透明的。
《反溺爱》当中提到的装谷物早餐的透明塑料箱或者塑料罐的确再合适不过。够大,够轻,也够透明。
根据前面讲的,父母就可以准备三个塑料罐,分别写上储蓄、捐献和花费,当然,也可以写成英文的saving, sharing 和spending,三个s开头的单词。
第三点,如果平时偶然有了意外的收获,比如过生日收到的红包,理论上就可以由孩子自己支配,他们愿意储蓄也好,马上就花掉也好,那都是他们的权利,不过,还是建议家长保持知情,这有助于你了解孩子的想法。
第四点,无论三个分类之下的哪种,我都建议家长要求孩子记账。不会写字的小孩可以口头告诉爸妈,让爸妈帮忙记账;会记账之后,一定要记好。每个月发零用钱的时候,家长也最好能抽出时间看一下账单,如果孩子的账单有问题,对不起了,那就要给予批评并且处罚,比如罚跑步、罚背课文等等,但是,不要在零用钱上克扣。记住,零用钱是工具,我们不要没收他们成长的工具。
我们下次再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40470/0d636985ac799df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