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间隔年,很多人想到的是毕业、前卫、小众、酒吧、自拍、打卡、青藏高原、挑战等种种网红词汇,毕竟这个概念也是来自于西方的泊来品“Gap Year”,难免让人感觉有点矫情和小资泛滥。
“间隔年Gap Year”原本指学习中、刚毕业或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跳出正常生活轨迹,做一次长期的旅行,体验或调整不同的生活方式。
传至本土,间隔年突然如星巴克一般变身小资的标签,网红、歌手、演员、网络写手似乎不来个间隔年就显得自己不够个性、不够另类、不够顶流、不够有品味,看到许多鸡汤文中的间隔年注意事项,又是保持社交、又是存好钱、又是做好规划,看起来好像不是间隔年,倒像是去度假旅游。
其实间隔年并没那么浪漫、那么小资,反而可能是由于许多无奈的原因,也许是不堪职场压力,也许是前路迷茫无措,也许是困惑自闭无助,不能仅仅当作散散心而已。
但是并不是每个身处困境中的人都有勇气去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去重新认识自己、自我调整与重新定位。因为许多人间隔年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想像的那般自由美好,可能会在路途中住宿无着、遭遇各种变故或者抱恙在身无力前行,可能会觉得即使远走他乡但心中郁结仍无力逃避,凡此种种,调整和重启并不如之前想像的如此轻易。
然而近两年来疫情种种反复,更像是老天强行给每个人按下暂停键,给你来一次“灵魂间隔年”。
疫情对我们每个人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也许我们每个人不只是去团购、抢菜、核酸,更需要趁这段时间好好认真思考你到底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有用。
无论哪一段时光,我们都不应该轻易挥霍和荒废。
其实在六十年代“间隔年”概念刚兴起的时候,年轻人在旅行时可能钱不够需要半路打工或为寄宿家庭提供服务,以换取免费食宿和少量津贴,然后在做事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所在。
而在疫情这个“灵魂间隔年”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认真观察一下自己每天正在做的、努力去做的、坚持去做的事,从中发现自己在疫情之后,如何真正与自己相处、与自己的职业相处、与自己的生活相处、与自己的家庭相处。
这件事并不是容易的事,而是困难的事。
在过去经济环境一帆风顺的时候,如果我们去谈价值观、心之所至或者自我价值实现,可能许多人会觉得无聊、矫情甚至说“这有什么用嘛”,但是疫情之下你在漫漫日日夜夜之中,你可以问一下自己:“这些对你真的不重要没有用吗?”
我问过许多人:“你最喜欢什么?最爱什么?最擅长的是什么?对他人最有价值的是什么?”许多人都回答不出来,或者说“有必要那么较真矫情吗?”在疫情之下,每个人也许真的需要这么较真矫情一下了。
有些人觉得选择专业很难,有些人觉得选择职业很难,有些人觉得选择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很难,有些人觉得人到中年再出发很难,每个人都不容易,揭开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哪个不是伤痕累累、负重前行,但是如果你能够认真回答出上面这个问题,即使回答不出来但也努力去探寻过的话,我相信那些困境就很可能会成为你上升的阶梯、成长的动力和成功的基石。
敬请关注《职业舵》职涯发展系列原创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