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为"有趣的灵魂,真的越来做少了么?"。待发前,突然决定,我不做有趣的灵魂,我要收获有趣的阅读量!
“有趣的灵魂”,这算个已经过时流行语了。比如“好看的皮囊千万个,有趣的灵魂只有高晓松一个,所以,我要选吴彦祖。”
每个人对周围的人都有一个分组,即使问小孩,他也会告诉你:他喜欢某某某和某某某,不喜欢某某某和某某某,因为他们总抢玩具,云云。
每个人对“有趣”的定义都不同,也许是“活得精致”,也许是“看过世界”,也许是“言辞犀利”,还可能是很有赚钱天赋。

何为有趣,还与自己的性格有关。或说,与如何认识自己有关。
比如我,一定程度上我认为的“有趣”,是有与我类似的特质,并将其做到极致的人。
而另一种定义方式,则是有一个“理想生活方式”,如果有人做到这个理想,那就可以称为“有趣的灵魂”。
而大部分人的“有趣”,是两者的结合,是自我性格的完善升华,同时也含有理想的成分。
可以说,“有趣的灵魂”这个话题里,有生而为人的孤独,有本能地‘社交分组’,有期望更好生活/行为方式/思考模式的寄托。
通过与生俱来的“划圈子”天性,我们通过学习自身,以及想象,来形成自己的“标准”,然后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在实践中出真知。
很奇怪,我一度以为大家对“有趣”的定义是类似的。而有趣的人太多了,如果一个人抱怨周围的人都太俗浅,排挤这个遗世独立的自己,而TA又有多么绝望之类,我一般是会认为这个人只是没见过更广阔的世界,而在以孤独为名,享受自大。
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我的整个中二期,都是在这种“痛苦”中度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性格。
也许因为讨厌那个假清高的我吧,我对这种孩子一向回应都是:那就努力学习,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你会发现,有趣的人太多了!就只说高中生吧!你觉得看个哲学书就不错了,但你放眼全国来看,你这样早熟自律的高中生,又有多少呢!
遇上坚强的人,我还会点醒TA,说你的痛苦中,有让你扔不下的执念。就像一直思量着自己的付出的父母,虽痛苦,却还可以期待有一天孩子突然懂事,回报他们的付出。
沉迷于此类痛苦中的人,就像小孩子,明明牙痛的不行,还是要去舔它,去感受晃动,感受深入牙髓的疼痛。对于沉迷者,我一向是看不起的——因为我也正是这样的人,只是在努力祛除自己身上的谜障罢了。
要么,是还见过世面;要么,是太过自卑,而无力放弃幻想,用想象来维护自己的自大,不敢面对现实。

在我眼里,那些二十多岁还没有形成对世界的基础期待的人,大约就是这两者的结合。
纵眼看,那些老气横秋说这个社会不行的人,是高中生;有冲劲,想做一番事情,感谢高机遇社会的人,是三十上下。
愈挫,对自己的认识越全面,认为自己原来没那么厉害;看得越多,越发现这个世界的可爱,自己的年轻。

然后剩下的是,就是平静地努力了。
好的成熟,大约就是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年轻。
先相信世界,再去学会相信自己,主体、客体,都有力量了,你就活得没那么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