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前宝洁公司高级销售经理,现在深耕快消电子行业,热爱分享和交流,正在努力用写作打造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
之前在外企工作的时候,会有几个月非常忙碌,需要准备很详细的生意分析进行汇报,经常会需要修改PPT到很晚,往往是刚改好一版,上级提了几个新的修改建议,一来二去一看时间,总得到凌晨一两点才罢休。
在汇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讲故事的能力。有的人平时努力干活儿,但不擅长分享,往往很难获得好机会,也有同事也许业绩结果并不突出,但凭着一手讲故事的功夫,往往也能获得领导的认可。
如果我们把在大企业快速升职加薪作为衡量标准,好好掌握讲故事的能力,有时候的确会比那些只知道闷头干活的人多跑出一个身位。
努力就是为了达成结果
很多人看似努力,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有结果”。当我们开始这样想的时候,就真正危险了。不关注结果的努力,就跟蒙眼狂奔一样,永远跑不到终点。让努力有效果,我们需要一个清晰有力的目标,目标越清晰越具体,我们达到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标1:我一周至少写一篇文章。
目标2:周六晚上6点我一定要在公众号发表一篇2千字的文章。
孰好孰坏一眼便知,要达到结果,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图景在心里。
无效努力和有效努力
做生意,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投入产出比,或者ROI,这是可以量化的。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标准,低于这个标准,就说明投资或者生意运作不高效。
但观察我们自己的努力状态,我们却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ROI为0,这就是无效努力。我们内心往往假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无限的,只要砸时间砸精力,就总会实现目标。一个有名的概念叫“一万小时定律”,有人说没关系,一万小时不够就再来一万小时。
但我们真正的生活往往是有时间压力的。比如3个月内冲击雅思7分,或者1个月内把销售额提升200%。如果我们慢悠悠去一个一个单词去准备,三年的时间也不够。
1、有效努力需要懂得取舍:“这周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前阵子跟我们公司CEO聊天,他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他告诉我,每周伊始,他都会问他自己这周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他认为一旦超过三件就很难保证效果。当我们能始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上,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差。
宝洁公司的经典面试题里面就有一道关于如何制定任务的优先级的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大部分人也没有思考清楚。最后白白浪费时间。
2、有效努力需要学会专注:大家还记得,上一次专注做一件事一个小时是什么时候么?微信,微博这些短期娱乐产品占用了我们太多的心智。大多数人都很难真正专注地去处理一件事,根本上是我们对精力和注意力的认知不够。
当人们忙碌一天,精力只剩15%的“电量”的时候,却往往要去处理最紧急和重要的事儿。换一个思路,如果我们在精力是满格的时候,先处理最难的那一个,往往更容易突破,之前看过一个Youtube的健身博主,他为了实现突破,一直都是把最难练的动作放在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来做,他很清楚我们的“意志力”极为珍贵,不能随意使用。
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这本书里面,作者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当我们陷入忙碌之中,就只能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更长远的利益。我们在琐事缠身,心情郁闷的时候,是很难做出最合理的决策的,这时候就应该给自己留足“空闲时间”,去应对更重要更紧急的问题。
3、不会借力就等着累死:我们多久没有向他人求助,提出需求了?很多人工作之后,往往变得谨小慎微,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不给别人添麻烦。但当我们拼尽全力努力也看不到结果,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正是我们向高手去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们往往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多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问题,有个词叫“降维打击”,你想不明白,做不明白,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认知维度还不够高。
思维盲点总能毁掉我们的努力成果
最近看了一篇“清脑”主理人周岭兄的旧文《高权重的时间》,他在文中聊到:是一些微小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可能会成为未来巨大的隐患。有句俗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是一样的道理。
之前负责过渠道生意,我们一般会提前很久去给我们的零售客户策划活动。为了帮客户准备圣诞节的线下活动,我很辛苦地做了很久的筹备,但是在活动执行的前几天,却被告知活动得被取消了。我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做方案。背后的原因让我大跌眼镜,原来是对接的客户经理上面的大领导对这个事情不知情,感觉到被忽视,所以拍板不让办了。
活动策划之处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大家都觉得客户经理应该已经和上级都沟通好了,所以就忽略了这个关键但不容易注意的环节,最后酿成灾难的结果。所以,需要我们能时刻对这些关键环节保持觉察和关注,做大程度地保护我们的努力成果。
持续努力需要持续的反馈
最近我一直在坚持写作,但却很少去投稿到公众平台上,一直对自己说还不到时候,还没准备好。但殊不知,获得反馈本身就能帮助我们表现的更好。在传统快消公司,尤其是线下的渠道,一个活动效果好不好,往往我们需要等活动真正做完,才能看到结果。这个周期甚至可能到三个月。而反观电商,一个活动或者产品效果如何,往往在关键时间点上线跑几个小时就能看到成果,效果好则马上复制,反之也可以马上调整。把文章发到平台上,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一定能让我们更清晰看到方向以及提升的机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得加快获得反馈的频次,缩短周期。比如在项目策划阶段就引入更多的讨论和沟通,可以让不同的部门同事一起给出建议;提早去让领导了解我们的进度,而不是最后策划完成之后才被告知方向错误重新修改。如果是新项目落地,也可以先进行部分“试点”,这样哪怕效果不好,对于整体的利益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我们也能看到其中的问题加以快速调整和迭代。
反馈的本质是分享,分享是反人性的。很多人的难点在于不敢分享,这种害怕批评,不敢正视现实的心态本质就是一种鸵鸟心态。我们也一定会为这种心态付出代价。
工作有结果,努力没有终点
之前参加过不少任务打卡式的小活动,让用户每天去打卡,打完卡会让人有一种“得到”感。但仔细想想,用户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打卡本身上,似乎打完卡就放松了,就解放了。打卡这个行为限制了我们去拓展思维,思考新的可能。
职场上有很多人,你交给他的任务,他也会按时完成,甚至会提前完成。但当你打开他发你的材料,才发现粗陋百出,或者机械按照要求完成而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的习惯会阻碍我们的成长,也会给对方留下我们不动脑的坏印象。其实可以在发之前仔细检查,并且站在对方角度判断可能会有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现在我每天都会输出3K字以上的文章,这3K字的文章换个思路,换个风格,可能又会是一篇新的文章,文章值得我们反复修改,反复去拆解。那些过去我们所写的不满意的文章,其实都是我们动脑筋研究的案例。
任务会有结果,成长却没有尽头。始终坚持多想一步,顺应人性,优化方法,这样动脑筋的努力才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