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新课新老师
来县中之前,根仔约了燕子和金根一起,带了他们的泥鳅干,去学校看了刘老师。小学快开学了,刘老师也忙。根仔他们来看他,刘金栋很高兴,也就在这时,根仔才知道刘老师和金根是同族兄弟,金字辈。听着金根叫刘老师哥哥,根仔有点怪怪的感觉。刘老师给他们三都倒了一杯开水,根仔和燕子算是他的得意门生了,得意门生的来访还是让刘老师很得意的。刘老师告诉他们,初中学习和小学学习不一样,小学学习大体用功,多记多读多写即可。初中不一样的,得学会动脑筋,具体还得你们自己上学了去揣摩。当年我初中时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这个适应期越短越好。
金根弟弟进步好快啊,你大有潜力可挖哟。你最大的毛病就是毛糙,粗心,改改。
燕子稍为懒点,到了中学不同了,太懒了跟不上节奏的,你要特别注意一下。
根仔勤奋,脑子够用,考大学肯定没问题,你再怎么偏也不会偏到哪里去的。你最大的问题是能走到哪里去?能走多远?
金根有点不服气,我也可以的,只要我用功。对了,关键是你肯不肯用功。刘金栋笑了。
刘老师告诉他们,初中高中相继会有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副课有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
天哪,这么多?!燕子睁大了好看的眼睛,细长的手指捂住了嘴巴。
怕了?刘老师笑了。功课不是一次性全部都上呢,随进度跟上的。比如物理初二才有。当年我的物理学的可好了,刘老师有点小得意。不是家庭负累,我也不会还在乡下做个民办老师,刘老师说的有点黯然。
刘老师有个悍妻,有三孩子,三孩子还小。刘老师不到礼拜六是不回去的,说是学校事多。刘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恢复高考后他想去参加高考,被家乡悍妻一哭二闹三上吊捆住了。刘老师没办法,前几年困难时期,是老婆以及老丈人,特别是做大队长的老丈人的鼎力相助,刘金栋才能熬过难关,他无法忘恩,他以身相许,娶了大队长的小女儿,生了二男一女,小家庭有了,后代有了,他应该满足了。他不能要求太多了,他现在的希望就是民办转公办,就是两个得意门生考出去,代他去外面看看。他到现在为止,也就是到县城而已,省城都没去过。他只能在书籍里面看外面的世界,结交古今中外的朋友。他想多培养几个优秀的学生,他想桃李满天下,这个愿望有点高,虽说农家子弟多俊秀,到底有资质的孩子并不多,有资质又肯努力的孩子也少。刘老师只能是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上班。
农村班配置的老师据说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是一位资深的女老师余,文革前的老大学生;数学老师唐老师,七八年的师专生;英语老师是一个五十多的男老师,姓朱,高大,单身,动作迟缓,为人和蔼,且神秘;政治老师,就是那个吴校长,也五十多,嗓门大且难听,脾气也大,发现有谁上课不认真,粉笔头就直接扔过来,最喜欢跟他们苦口婆心的谈心,同学之间斗嘴斗到急了,就说吴校长找你谈心去;生物老师陈,永远一副蔫蔫的五十多岁的老头;地理宋老师,也有五十多,严肃认真,说话中气十足,震得教室都嗡嗡响。音乐老师刘,三十多岁,貌不惊人,嗓音动人,唱歌时投入太多,给人一种才华满满的感觉;体育老师赵,高大魁梧,也是七八年的师专生,憨厚老实,在学校见到他总是一身运动服,他盯上了燕子,总是企图说服燕子跟他练体育,燕子急了,呛了赵老师:是不是你以为我就考不上大学?!最后赵老师知难而退。后来才知道,他又盯上了三班的金根,金根答应他跟他练一年长跑看看。
这么多功课,根仔有点紧张,同学们也是一样的感觉。中午或下午吃完饭,同学们大部分立即回到教室,坐在座位上开始看书,都担心做了落后生。唐老师说了,在阳丰中学,学期终评,成绩平均有八十分以上,没有不及格功课,没有犯错误,就是三好学生,看看刚开始第一学期有多少不是三好生?
中学老师上课都很用心,还有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是,要上晚自习?!刚开始根仔真有不习惯。晚自习唐老师都会来蹲班,同学有问题可以举手请教他,有时其他任课老师也会来。最烦的就是吴校长,吴校长在学校分管学习和纪律。他经常悄没声的站在教室后门,轻轻的推开后门,盯着学生,后面的学生被惊到了,他就用手指头在嘴上点下,嘘地一声;又或者趴窗户,看见有学生说话,他就敲玻璃,往往把学生吓一跳。第二天上早操后,他就抽出这几分钟,说哪个班晚自习纪律不好,谁谁谁晚自习或者上课说话了,做小动作了,经常搞的被点名的班级和学生灰头土脸。
每天六节课,早上早自习,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然后是课外活动,班务处理,晚上晚自习。语文数学英语天天有,政治生物每周两节课,地理音乐体育每周一节课。副课政治生物所以有两节课是因为中考必考。地理历史音乐体育中考是不用考的。可是除了政治其他副课根仔喜欢上,他觉得他能学到好多知识。
语文课他也不喜欢,每篇课文都是分段,写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唯有每周两节作文课他喜欢。虽然他的作文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他能听到老师读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好的作文他喜欢,他会默默地听,静静地想,悄悄地学,他的作文慢慢的有了不少进步,偶尔也会有佳句被余老师用红笔圈起来。每每这时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根仔还喜欢余老师在上课之余给他们额外的补给,例如推荐他们去图书馆借《家》《春》《秋》,或者隔几天给他们板书一首诗,要求他们背下来。他还记得第一首是李白的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一个独字被他写化了,淡淡的忧伤,几十年记忆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