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名师工作室课例研磨活动纪实(4月28日杨俊红老师撰写)
在县语文研讨会召开之际,为发挥小语名师工作室的集体智慧和研修水平,4月28日下午,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阳信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课例打磨活动。

下午两点,在第二实验小学录播教室观摩了赵雅丽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课例《画杨桃》。首先是学生主持的课前三分钟展示,孩子们在小主持人的引领下一起诵读了两首古诗。


赵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她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上从容淡定,教态大方得体。本节课从单元目标和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入手,设计了三个学程:
1.认识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抓住“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做法”聚焦人物对话,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
3.会写半包围结构的“座”字。
导入环节,赵老师从单元整体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认识生字环节,赵老师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指读字条内的生字,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进行小组互学,同桌两人你读我听,读错纠正。

展学环节,赵老师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小组上台展示,一人领读,一人交流识字方法。自学、互学、展学指向明确,有序进行。


学习课文环节,赵老师抓住课后题中的“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作为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抓住两次对话,关注标点符号,体会人物心情,进行多次朗读。读中让学生感悟到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我们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要一味地嘲笑别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到了充分体现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仪态端庄,表达清晰流畅。疑难之处老师适时介入进行点拨指导。

评课环节,首先由赵雅丽老师进行了说课。接下来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课。针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主问题设计、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最后田春燕主任进行总结,达成共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座”字,积累由“靠、视、悦、抢”组成的词语。
2.抓住老师和学生看到我画的杨桃后的不同表现,聚焦人物对话,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
3.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会不一样的道理。

其中,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体会人物前后不同的心情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所以本节课的主问题仍然是: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找出文中的两次对话,关注人物的心情,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

最后,县教研室田春燕主任进行总结发言。通过本次课例打磨活动,我们对学本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本课堂作为一项教育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首先需要的是师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其次是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相信我们一定能看到学本课堂最美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