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老师,你好厉害啊。你怎么什么课都教?”
今年有机化学期中考试刚结束,老汪才从教室里走出来,对面就遇到其他老师班上学生,他们考完试从教室里出来。这些学生中有很多是老汪上学期教“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学生,看到自己老师竟然还教有机化学,满脸的惊奇。看到老汪,连老师好都忘了说,就直接问老师怎么还教有机化学。
老汪淡然一笑,
“我还带实验,无机分析和仪器分析。”
学生们张大嘴巴,一脸惊奇,对于汪老师有一种说不出的佩服。在他们眼里,大学老师不可能上不同类课程,专业性太强,古人有云“术业有专攻”。如化学专业,虽然统称叫化学,但是无机、分析、有机、高分子……差别还是很大,几乎没有老师兼课,尤其是无机有机一起来。就像数学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一样,一般没有老师这两门兼顾一起上。无怪乎学生看到汪老师竟然有三门课兼课,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老汪也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他自己本人就是一个大杂烩,文理兼修的那种。本科时读的仪器分析,应该属于分析化学一类,到了硕士变成了物理化学,到了博士竟然是环境工程。课余时间还喜欢涂鸦几笔,写写文章、作作涂鸦诗。当年学的那些专业似乎也只是学历教育,和如今的工作联系不大,除了仪器分析还有点沾边。但是由于学校岗位需要,他也是不得已重新拿起这些基础课程,时间一长也就习惯成自然。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早几年是一门课,无机与分析化学。在老汪的印象中,自己读书时没有这样的打包课。基础化学不就是四大化学基础课,无机、分析、有机和物化,哪来什么无机与分析,总感觉有点不伦不类,四不像的感觉。上了才知道,这也是无奈之举,课时压缩太过,不得已而为之。
这几年为了加强基础教学,又把无机与分析变成两门课,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对于上了多年的无机与分析的老教师们,如今还是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分析化学。在无机与分析中,这个分析只是一个陪衬,如今单独授课,那其中的难度要求就完全不同。对于其他老师感觉尤其明显,对于老汪而言,本来就是分析专业,这个还是不在话下。
至于有机化学,老汪也是神使鬼差的上了。十几年前,有机课没人上,有一个大班基础比较弱的,无机不学直接上有机的专业。有机教研室领导就到无机这里找人帮忙,老汪(那时应该叫小汪)就这样被拉着上了“贼船”。有机确实不是他的专业,但对于老汪来说,自己知道大学时有机化学学的最好,心中也有底气,那有机化学笔记也记的最详细,和当年授课老师的教案有的一比。只是时间隔的太久,有些遗忘。为了上好这门课,经常去图书馆、去书店……那一年的寒假(有机化学第二学期上)就看有机化学,备课教案也写了两大门,ppt也从头做起。就这样陆陆续续的十几年,他就是替补队员。有机化学有人上课了,老汪就不上;没人上,他就顶上。
同事们也说他,老汪就是一个麻将里的百搭!老汪笑笑,我哪是百搭啊,我是建筑工地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21.4.29.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