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工学院
听说端午节,粽子和香囊更配哦

听说端午节,粽子和香囊更配哦

作者: 摆渡小鲁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09:17 被阅读0次

    听说端午节,粽子和香囊更配哦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挂香囊,悬菖蒲,赛龙舟。老底子的杭州人,在端午节这天中午,要喝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这就是“吃五黄”,农历五月也因此被称为“五黄月”。如今,传统习俗渐渐褪去了色彩,那我们该如何过一个圆满的节日呢?

    01

    吃粽子

    念屈原

    人人皆知粽子与屈原的关系,实际上粽子的起源要远远早于“三闾大夫”的时代。

    粽子与江南的水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民在陶制盛器和炊具发明之前,常将水与米包裹于植物叶中,置于火上烧烤,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角黍就是粽子的古称,从此粽子成为端午节的标配。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而在江南百姓的传说中,比屈原早两百多年的伍子胥被杀、投尸胥江后,吴地百姓为保护他的尸体不被鱼虾啃食而将粽子掷于江中。故事主角在变,百姓对忠臣义士的爱戴没有变。

           唐、宋时期,粽子品种已经发展到极多,其名不一。有九子粽、百索粽、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杨梅粽、巧粽,等等。

    2

    配香囊

    赠亲友

            香囊也和屈原有关系。他在《离骚》中吟诵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这就说明了早在战国时代香包就已是一种饰物了。

           唐代,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宋朝官员会在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清代,香包成为馈赠佳品,特别是相恋男女以此作为馈赠的信物。

           发展至今,香囊里装的一般都是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清香、驱虫、避瘟、防病,外包以丝布,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是端午佳节互赠友人的礼品。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3

    赛龙舟

    护屈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4

    悬艾叶菖蒲

    防疾病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说端午节,粽子和香囊更配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fa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