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心理学家李松蔚的新作《5%的改变》,把“致读者”和“引言”部分看完了,很受启发,认知得以提升,这6句话直接戳中了我的内心。
1. 惯性自有它的脾气,对外界灌输进来的信息,它会自动加以甄别:有些听过就忘,有些按自己的方式强加注解,有些感觉上有道理却做不到。
这让我想到了为啥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读了那么多书,还是依旧过着普通的生活,有着平淡不能再平淡的日子,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惯性,有自己的舒适区,一旦跳出这个范围就不知所云了,或者干脆直接忽略掉,依旧往日的思考模式。
2.最有用的办法往往是靠自己找到的,只是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在找——即使身陷痛苦,他们也总是在徒劳无功的老路上打转。
越来越觉得做人得用脑,不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每日的生活,得想着不断地尝试,即使遇到困难了,多思考多分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过程或许痛苦,但成长是最快的。
3.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个人都不一样,适用于别人的,未必适用于你。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我们才愿意花心思去了解自己、爱自己。
不用思考的人生是最简单的,别人的经验直接拿来复制也是最容易的,眼里充满了别人,便不会抽出时间来看自己的内心,这些是否是适合自己的,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久而久之,容易随波逐流,失去了自己。
4.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思考”寻找答案,更安全,更无痛,并且显得更深刻和触及灵魂。
有一类人喜欢思考,遇到问题,通过自己慢慢琢磨找到了答案,比如说看了别人的成功知道了读书很重要,通过疫情晓得了运动的必要性,但只停留在了“知道”而已,却始终不行动,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延着,说得头头是道,都又过了一年了,才又悟到还没开始呢。
5.我不太看重读者对我在观点上的共鸣,像是“每句话都醍醐灌顶”或者“真相了”。这些说法是在表达:“你说出了我一直同意的道理,很棒,但我没有什么行动。”
聊天、看书等,容易产生一种感觉,你真是我的知音呀,我心中所想都可以道出来,真是太厉害了。这是在思想上认同了,认同后却没有拿走真正的能量,没有产生行动。
6.比起这个,我更想听到的是:“我也不清楚你说得对不对,所以我试了试。”试一试,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有个结果。
之前觉得一个人侃侃而谈酷极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行动才最有魅力,只有行动才知道自己怎么样,事情有无结果,方法是否可行。
在改变自己的这条道路上,或许不容易,但只要起而行之,多思考、肯作为、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慢慢来,一切都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的。一起加油。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