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写完《累了,你敢换条路走?》这篇文章后。我收到了两条评论:第一条说“写出了大多数人心里的柔软处,兼顾着前行。”,第二条说:“为了生活,即使累了也要坚持。”
累了,也不换条路走。从评论中我也稍稍能看出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轻易选择换条路走。要么兼顾着前行,要么拼了命的坚持继续走下去。我就是这么选择的。
坚持——是我无视理由的选择
在我的从医生涯中,一向小心谨慎,又因胆小怯懦(因为我总怕无意中伤人),所以工作中日日如履薄冰。其中的劳累辛苦没有哪个局外人能感同身受。
面对患者病情的复杂,我们经常日思夜想,查资料,想办法,直到病因被发现,病情被诊断,病人痊愈出院。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可以安下,可新病人又开始了下一个轮回。
面对着家属与患者的乞求,我们更深知责任的重大,事无巨细的为他们的病情担忧劳碌。不知疲惫的为他们尽心尽力。
时不时还要留些经历面对家属的刁难。甚至伤医事件。
更有那数不清的成夜奔跑在病人左右直到天明的日子。看着别人舒服的休息了一晚,精力充沛的样子,再对比一下自己,熬了通宵的我们的脸,蜡黄疲倦,憔悴的像一下子苍老了十年。更不要提那些抢救病人时的心惊胆战。
一年365天倒班的人经常忘记周末需要休息,只知道这个班下来另外一个班。
每次回想起这些我都有泪不由自主的往外涌。
多少次暗夜里觉得累了、倦了、厌了,然后,哭了。但天亮我依然得硬着头皮去接班,因为那份工作是父母的希望和荣光。也是自己一直坚持下来的技能。更是我谋生的手段。
累了,心中的热爱可以轻易放弃吗?
昨晚看到一篇文章深有感触,文中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北大医院工作30年的教授,因为出于善良和朋友关系,在医学范围内,给一位靠近肺门处有结节的老人,在家属跪地乞求的情况下,施行了手术。术后患者却因严重的肺部感染,终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事后患者家属一改往日的亲和,翻脸纠结医闹,把死去患者的遗像放在护士站,在整个病房里播放哀乐;在各大门户网站、微博造谣中伤教授,标题为“北大肿瘤专家杀人”等。
那位患者下葬的那天,家属还发信息要求教授专程送别自己的父亲。作为赔罪的诚意。
面对如此排山倒海的抨击、中伤和威胁,有几个人能撑住?
教授从医30年,经济条件等应该已经不是生活的难关。完全可以与医生这个又累又不讨好的职业说再见,然后换条路走。
但是最终在几经内心的叩问和反思后,还是没舍得放弃自己从事了那么多年的职业。
累了、倦了、哭了、跪了、想投降了。
可内心那份真情与曾经的热爱,都会付之东流,舍得吗?不舍,最终他又重整旗鼓再次返回到了医疗战线上。
累了,有梦可以不去追了吗?
✨海伦凯勒出生后不久因一场大病致双目失明,两耳失聪,无色无声是她的整个世界。
在自己强烈的求知欲和莎莉文老师的用心教导下,最终唤醒了她心中五彩缤纷、渴望听到喧嚣世界的梦。
为了学会说话,她经常不吃不睡,日夜苦练。其中的疲劳、倦乏、失败、沮丧常常成为她的绊脚石,但是她没有轻易放弃,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她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达到了一个正常人都很难企及的高度。
✨著名导演李安,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一份与电影相关的工作,在家待业的他除了要大量阅读、看片、写剧本外,还包揽了带孩子及所有的家务。
后来,在他回忆那段难熬的日子时曾痛苦的说:“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一句话道尽了曾经经历过的所有煎熬和容忍。而梦想哭着都得继续追,不能动摇,也不能放弃。
累了,那份信念就轻易放弃吗?
不知大家知道不?在联合国的“拉奥博士奖”的获奖名单中,曾出现过一个中国人,她的名字叫“牛玉琴”。
她与沙漠抗争了一辈子,曾立誓说“就是憋死骡子累死人,也要让万亩荒沙绿起来。”
后来她在23年寒来暑往的时间里,为毛乌素沙漠种树11万亩。她皮肤被晒得黝黑,手掌也粗糙如树皮,其中的累和辛苦不言而喻。
这个几十年如一日在风沙荒漠中坚持用绿树绿草装点狂沙的英雄,经历过的岁月怎一个“累”字能够道尽,更多的应该是精疲力尽吧。
但她终究没有臣服,她用她的信念告诉世人,“累了,也要坚持”。因为心里有太多的不甘不愿;因为相信,坚持中一定有改变。
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谁能不累,现在的小孩子都日日被繁重的课业逼得连早睡都不可能。
但累了,就想退,那不是成年人的决定。
曾阅读过一段话:
累就对了,
舒坦是留给已故之人的;
苦就对了,
谁不是在苦中作乐品尝幸福。
所以活着就有疲惫,
就有汗水,就要奋斗,就要折腾,
就要历经风雨,
就要担起肩上的责任!
生活辛苦劳累,还艰难,但请时刻给自己加油打气。还望我们在精疲力竭时,坐下来,回望一下初心;在无可奈何时,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
累不?很累,怎么办?
歇歇再干!
“不如换条路走?”
我不愿臣服!
累了,也不换条路走。注:拉奥博士奖:旨在表彰那些在改造人类生态环境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