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节课
我们都在讲西方的色彩与造型
那是不是我们不讲东方了呢
不哦
东方 也一样是艺术瑰宝
实际上 东西方 也可以是一样的
因为 不论西方的画家 东方的画家
都一样是用图像来交流
我们也一样
老师在课中 是用图像学的方式在讲课
在你交上来的作业里
我们也是用图像来交流的
去分析 去表达 去游戏
色块 线条 布局 各种各样……
其实想想这些色彩课中的要点
都是可以不分东西方的去玩
都是视觉游戏~
这次很轻松
因为我们都做了很多色彩的观察 色块的组合
前期做了很多练习 这次就可以游刃有余
有决断 因为心里想的特清楚
又微妙 因为懂得了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变化
我们自己能体会到
所以简单的涂色游戏
也不会变的平庸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敦煌壁画
来 我们把眼睛放到莫高窟 249 窟吧
这是敦煌很早期的壁画
我们看到 西魏时期的画匠
还在进行简单的色块游戏
可是仔细看 又觉得充满了力量
线条好美

因为这些壁画都是一个团队完成的
线条最需要功力 由带团队的师傅画
色彩 都是徒弟涂的
可是徒弟也不是随便平涂
而是有过渡 有重点

这匹马 身上的肌肉感 下巴上的骨骼感
用简单的两种红色就表现出来了
顺着肌肉的走向 就这么简单一笔
笔触就出来了
那么色彩感在哪里?
还记得莫兰迪 马蒂斯的画中
都不只是色彩本身
而是色彩 色块 色块之间的过渡与延伸
才形成了色彩感良好的美妙感受
总结一下 就是
手感+色感
手上的感受 和 眼睛的感受
具有这两样
再加上不断的艺术训练
我们才可以从最原始粗糙的形式中
渐渐懂得微妙的力量

不过 画家画完了的画
很难看到他们的创作过程
我们眼睛也就不容易找到他们的画中隐藏的痕迹
但是
在敦煌的壁画中
隐藏了很多小角落
都是没画完的
很有意思的是 这些不是刻意留的
据说 壁画团队一起干活
有时候供养人的钱发完了 画匠们没饭吃了
就会提前离开
就会留下来这些痕迹

狩猎图里
一只凶猛的老虎 一只奔跑的野牛
哎呀 群山里还有猪妈妈和小猪们
都只有师傅的线条
还没有涂色呢

可是 如果你简单的平涂上去
就会和其他地方显得很不协调
因为下笔的手感会不一样
这时候就需要去找动物运动时的动态
那就先去找找真实的动物吧
然后再归纳敦煌画匠的下笔感
也就是说 有这么一个桥梁需要建立
真实的动物→敦煌的画工→你的涂色方式
这完全是思维的发酵~
这都是需要想的
手上也需要动的
手和头脑是一起的
那就帮忙
把这些一千多年前没画完的动物们
补全吧~
熊老师和你一起
发现绘画里的痕迹

作业要求:
1、回顾前面课程内容。
2、分析《狩猎图》的笔触随着形体的朝向、动势的变化而变化。
3、根据《狩猎图》色彩,想象壁画上未完成的动物图案的颜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