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原生家庭,一个“病态”的代名词

原生家庭,一个“病态”的代名词

作者: 婧星雅 | 来源:发表于2017-02-24 14:30 被阅读0次

一、

我现在那么拼命,那么努力,就是为了这辈子跟他们活得不一样!”

很长一段时间里,时不时会听到类似的话,埋怨父母的不解人情埋怨父母的固步自封

“明明时代不同了,这种做法根本就不对!”

“天天一回家就催着我找对象、结婚生子,天呐,我要疯了,这这么重要吗?”

“省钱,省钱,买什么都是买最便宜的,又不是没有钱,为什么一直这么委屈自己?”

……

太多太多的抱怨,太多太多的不解,原生家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病态”的代名词

你剪了我的翅膀,还美其名曰“为我好”

老一辈的人们,确实跟现在的我们存在着巨大的思想鸿沟,他们生活的年代,跟我们的年代,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多少人的家长,都是从贫困的山沟沟里走出来,好不容易脱离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的稍微幸福一点于是,省吃俭用,存了一辈子的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不那么疲惫,却发现根本敌不过通胀率的上升和金钱的贬值速度,却又无可奈何

多少次,他们的劝告,我们听不进心里,反驳着时代的差异,甚至怀抱着怒其不争的心理;

多少次,他们的唠叨,我们忍无可忍,呵斥着代沟的存在,最终做出一走了之、高声怒喝的行为。

他们以他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担忧,在我们的眼里,却视作不可理喻;

他们以他们的行动,来改正我们的行为,只是害怕我们走上歪路,害怕在他们走后无人可依,却被我们狠心地践踏,弃之不理。

他们觉得自己没错,我们也觉得自己很对,于是,叛逆心理愈演愈烈,原生家庭,也成为了令人嗤之以鼻的代名词。

然而,这样对吗?

我那么拼命,那么努力,就是为了不像你

二、

其实,现在的父母一辈,无非就是这么几种类型。最高层和最底层相似,要么应有尽有,要么一无所有,这些人,反而过得随心舒畅,对孩子没有过多地在意和苛责。

家庭矛盾最大的,反而是中间那层

身边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男孩的家庭条件,算得上优渥,家族企业,自有公司,虽然没有上市,但却衣食无忧,豪车、别墅,日常买一些高端奢侈品,每年时不时全家出国旅游,都不在话下。

然而,那个年代发家的人,不少是出于制度和环境,因为一个机遇,走到了如今的地位,并不代表,所有的家庭,思想和学识都能够做到极具包容心

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描述是这样的,“一个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但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套用这个原理,这个男孩的原生家庭,也许已经因为各种原因,价格虚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会产生自信心膨胀的现象。

那个男孩,在这样的家庭中,一直感到极度的压抑

“考试,要考就考第一,不然算什么?”

“雅思考到7很难吗?别人做得到,为什么你做不到?”

“你一定要出国,而且要去好学校,要不然,对不起我们对你的栽培。”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成绩好……”

越来越多的要求和希冀,越来越重的责任和担当,让这个男孩久久喘不过气,逐渐的从一个十分懂得察言观色的人精,变成了天天沉迷游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网虫

然而,家长却从来没有试图理解过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做不到,压力就更大;然而,任务更艰巨,就更加做不到,这样的恶性循环下,男孩几度想要自杀。

他曾经说过,“小时候不管不顾,只有我自己和玩具,为什么现在又来管我了?别人做得到,我就一定得做得到吗?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的水平和我的能力,就只是看着别人,然后一味攀比。我每次跟他们在一起,都觉得特别的压抑,一到了假期,我也不想回家,一回去就根本喘不过气,这样的活着,还不如死了!”

明明是比别人更高的起点,却只剩下对于自由的渴望;

明明是人人艳羡的家庭,却成了避之不及的牢笼。

可怕,又可悲。

就算泪如雨下,又能改变什么?

另外一个女孩,是个普通人的家庭,父辈从政,母亲也是体制内,生活倒也过得去。

然而,官场无情,父亲的一场重病,让她彻底体会到了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巨大差距,人情冷暖,是非无常,饱含辛酸。

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母亲竟然也身患绝症,简直就像电视剧一样,让人崩溃的情形就这么真实地降临在现实生活中。

然而,女孩却抗住了所有的一切,依旧是开朗乐观,不懈努力,只是,又一次地万万没想到,家里开始对她的奋斗和拼搏表达了强烈的反抗和不满。

“你抓紧找个人结婚,找个工作,稳定下来,这样我们也能放心了。”

“一个女孩子,那么努力为什么?有什么用吗?你毕竟最后还是要嫁人的啊。更何况,现在赚钱多么难,你还是一个女生,你到底想怎么样啊?”

“早知如此,当初我们就不把你养成这么争强好胜的性子了。”

将一个心比天高的人,硬生生拉到地面的感觉,将一个怀揣着梦想的人,活生生剥夺希望的行为,让这个女孩,几乎崩溃

“我是怎么样也没想到啊,我那么拼命,那么努力,让自己在外人看来无懈可击,结果呢,最终却要被自己的家庭无限次地质疑和打击。真的,外人的冷眼和嘲笑,我根本都不在乎,毕竟,都是别人说的话,我根本就不需要去听,去管,可是,家人呢?!我一直那么竭尽全力,就是为了让家人以后能够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需要因为钱这事而顾虑,现在呢?我的动力来源开始怀疑我的行为,这让我怎么办?”

大雨磅礴,世界只剩下一个我

以上两个家庭的父母,最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

我是在为你好,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跟你想的一样,为了让你们不走歪路,才一直这么劝告,为什么你不懂呢?”

三、

很多时候,以爱为名的伤害和桎梏,会让人更加压抑和绝望。

父母觉得,自己走过了这条路,所以,会以自己的情绪和视角来做出自以为“对孩子好”的事情;

而孩子,本身处在时代的洪流和具体的环境中,经历的、感悟的,跟父母一辈已经截然不同,会觉得父母只是在固步自封,保守又陈旧。

在这样的极端而又差异巨大的思想面前,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不时爆发

孩子开始越来越抗拒来自原生家庭的要求,父母只能更进一步利用自己的权威去施加影响,双方都以为自己没错,甚至都以为自己有所牺牲

就像之前的两个例子,男孩的家长因为缺乏教育,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知识,弥补自己的遗憾;女孩的家长因为曾经努力奋斗过,结果最终败给了现实,才担忧女孩最终会落得跟自己相同的下场,都是基于自我意识和个人经历的希望,都是出于自己认知的“为了你好”,可是,孩子却一直不领情,反而引发了更加激烈的争吵

试想,如果,你与父母的沟通,永远都是站在双方自己的立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听命于自己,那么,这场交流,要如何进行?最终,只得落得个两败俱伤,将“原生家庭”的概念更加妖魔化

然而,真的如此吗?

孩子和父母,永远都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血缘的纽带,是这个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部分,所以,无论怎样的不可开交,父母始终都是父母,孩子始终都是孩子,一个家庭,永远是不可分离的整体

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的?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究竟怎么解决好呢?

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

控制不了自己,才会想着去控制别人。”

世间大多数的争吵和不满,几乎都是因为他人的评判,与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偏颇,从而产生了控制别人的年头

父母的不认可,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而且,更深一层,因为,父母,是对孩子而言,陪伴一生的存在。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抱怨也好,希冀也罢,都是自己未尽的愿望,希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以体现,有人说,这叫“代际传承”,无论是反抗,还是继承,都是愿望的传达

然而,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却是“控制”。

男孩的家长,控制不了自己,或者因为过大的年龄,或者因为繁忙的事务,已经无法接受教育了,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女孩的家长,控制不了自己,或者因为这辈子已经无法改变,或者因为自己的限制无法突破命运,只能就这样了,所以,担心自己的孩子最终会沦落到跟自己一样的下场,才一味地阻止她的梦想。

男孩跟家里不住地争吵,是因为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心灰意懒;

女孩跟家里不住地抵抗,是因为自己不舍得放弃自己的理想,不希望自己这辈子就这样,才会心烦意乱。

所有的一切烦恼,根源,都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如果,男孩的父母,不那么希冀;

如果,女孩的家长,不那么担忧;

如果,男孩自己,再上进一点,努力向父母的要求靠近;

如果,女孩自己,再有自信一点,坚信自己未来能够有所成就。

那么,谁都不会动摇,也不会如此痛苦和纠结。

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原生家庭,根本不是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部残忍又唯美的童话

相关文章

  • 原生家庭,一个“病态”的代名词

    一、 “我现在那么拼命,那么努力,就是为了这辈子跟他们活得不一样!” 很长一段时间里,时不时会听到类似的话,埋怨父...

  • 客体关系学备忘录No.1

    客体关系学备忘录No.1 关于原生家庭中病态依恋的拓展—— “原生家庭中天然存在的原始依恋极大地影响了成年子女建构...

  • 木门(原生家庭下病态的爱)

    家里是老式房子,空气中弥漫着低廉腐朽的气味,而我卧室房门更是质量很差,并且随着将近20年的拍打更是摇摇欲坠,但...

  • 《都挺好》:中国式家庭的遮羞布被硬生生扯了下来

    读书是发现自我的旅程,而电视剧《都挺好》是寻找原生家庭影子的标本。 《都挺好》就如同精明的手术医师,把病态家庭的问...

  • 原生家庭的原罪

    原生家庭原本是中性词,在网络上流传很久了,慢慢被污名化,成为了有毒家庭的代名词。现实生活中,既没有绝对幸福的家庭,...

  • 《超越原生家庭》读书笔记

    罗纳德·查理森《超越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为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虽然我们会离开原生家庭,但是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我...

  • 人生这场修行最终是自己的事,成年后别再怪原生家庭

    最近经常看到一个词叫“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

  • 余家的样子

    余是我的代名词,也正好夫君家族姓余。 她故事专题里描述了我原生家庭的样子,所以这里重点是指新家庭。 先从公公婆婆说...

  • 和原生家庭说再见

    那什么是原生家庭呢?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和原生家庭相对...

  • 记一个病态的家庭

    这个家庭相当病态,病态极了,这个家庭可以说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很难拯救的回来了。病得久了就积重难返。其间的各种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一个“病态”的代名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ib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