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我喜欢孩子,当你留心,你会发现孩子的一言一行中都带着一种美。曾经有人说我太爱幻想、不现实,而当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自己变成了浪漫的现实主义者。因为日常就是与鸡毛蒜皮打交道,最枯燥无味不过了,但我发现一颗敏感的心,总能在最最现实中找到滋养。知道吗,花(美)就是从泥土(丑)里开出来的,所有的美都来自原始的生活。
1、妹妹篇
妈妈在给菜浇水,听到哥哥跟妹妹说:不行,你又把奶倒出来了。
妈妈知道妹妹又把喝剩的奶倒出来玩儿了。大概过了半个钟,妹妹喊妈妈要洗手。妈妈把剩下的一点菜浇完水,回家看到的是满桌的狼藉。妹妹调皮地举起双手笑眯眯地跟妈妈说:奶手。
虽然心里早做了准备,但看到满桌乳白色的奶时,那种可惜的感觉还是升起来了。
但有一个界限妈妈很清晰,那瓶奶是属于妹妹的,她有支配权。而可惜的感觉是属于我的,这与我成长的时代和环境有关。
所以妈妈承担起属于自己的情绪,带着一份好奇去跟妹妹交谈。
在帮妹妹洗手时,妈妈问:妹妹很喜欢玩奶吗?
妹妹回应道:嗯,还喜欢搅拌。
妈妈:哦,你喜欢搅拌啊。那用水搅拌和用奶搅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妹妹:奶像奶油。
妈妈:哦,你觉得那像奶油啊。可是妈妈觉得有点可惜,怎么办呢?
妹妹冲着妈妈微笑着说:那用水代替吧。
妈妈也笑了,虽然妈妈知道用水代替是妈妈说过的,而且下一次她可能还会再把喝剩的奶倒出来玩儿。但在妹妹的回应中,妈妈感受到妹妹对自己的爱。同时,妈妈知道自己应该准备一些类似的材料以满足妹妹手的敏感期发展的需要。
责备、指责甚至说教,是成人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语言模式,但我发现,那些语言除了能成功地让孩子觉得“我不够好”之外,似乎帮助不大。所以我试图寻找另一种语言模式,也许一切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糟,你只要知道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内在需要。若能真实地看到彼此的需要,生活也许就能摆脱无休的争吵或冷漠,而变得更为生动美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30082/467e752f748ddad5.jpg)
2、哥哥篇
正在拖地的妈妈听到哥哥生气的哼哼声,抬头时看到的是,哥哥怒气冲冲地从妹妹手里夺过一把塑料小刀,并顺势切了一下妹妹的头。
妹妹喊着:不要,我的刀。
妈妈呢,本能地立刻喝止了哥哥。哥哥拿着塑料小刀站在那里愤怒地鼓着腮帮子,眼眶红了起来。
妈妈感受到哥哥的愤怒背后有一份委屈,于是说:我看到的是你抢走了妹妹的小刀,还切了她的头,但我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你能告诉我吗?
哥哥的眼眶更红了,但身体是僵硬的。突然,他举起塑料小刀向着自己的头切割了两下。
妈妈有点着急地说: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别人也不能伤害自己。
哥哥终于开口了,有点激动,有点哽咽。一边拿着塑料小刀演示着一边告诉妈妈,妹妹是怎样从他的玩具盒里拿起小刀,然后朝他的脑袋割了一下。就是因为这样他才去抢妹妹的刀割妹妹的。
妹妹在一旁懵懂地听着,最后在妈妈请妹妹跟哥哥道歉时,妹妹绕着哥哥转了一圈说:对不起哥哥,你接受吗?
哥哥依然气鼓鼓地说:哼,不接受。
妈妈微笑着说:好吧,那等一下妹妹再跟哥哥道歉吧。
之后兄妹俩各自玩儿去了。
过了好一阵,哥哥说:妹妹请你跟我道歉。妹妹再次跟哥哥道歉,而哥哥依然不接受。
这时,妈妈说:你也要跟妹妹道歉啊,刚刚你也割了妹妹。
哥哥说:我没有。
妈妈说:刚刚我看到你抢了妹妹的塑料刀后,割了妹妹,还割了自己。
此时,哥哥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那是因为我想告诉你,但我有很多情绪说不出来嘛。
哥哥的坦诚一下柔软了妈妈的心,妈妈知道被情绪堵住说不出话的感觉,也知道当能清晰表达自己时是多么舒服。于是妈妈笑着张开手臂,哥哥心领神会地扑向妈妈的怀抱。妈妈抱着儿子说:你对自己很清晰嘛,谢谢你跟妈妈清晰的表达自己。
接着兄妹俩又玩去了,过了好一阵,妈妈问哥哥:还需要让妹妹跟你道歉吗?
哥哥很释然地说:不用了,我自己原谅自己,也差不多原谅妹妹了。
那一刻妈妈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感动,小小的孩子却道出了一个很深的秘密:当我们不原谅他人时,背后不原谅的其实是自己,而当我们能自我和解时,原谅就出现了。
生命充满智慧,即便是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30082/68e12b7cf7cb658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