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

作者: 守夜人MISS | 来源:发表于2017-02-22 00:22 被阅读20次

    清闲的时间里,我若是连续一周不曾看书,心里就发虚,情绪就会莫名的懊恼,总觉得不看书的日子就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这种心理经历让我深感庆幸。因为,一个人的内心若是对书有了这样一种牵挂,怕是一辈子都无法远离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恰恰是人这一生的精神载体和感情寄托,有了文学作品,历经时代沧桑变幻的人们的灵魂才有了安身之地。若我对文学,对书籍的这份执着能延绵不绝,不会随着我逐渐踏入社会才泯灭,那我的人生,至少在精神上是富足的。

    与文学结缘在小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在农村的小学。书籍是极度匮乏的。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书店,文学作品的来源只有课本,资料书,考试试卷上的文章。书籍的极度缺乏让每一篇文章因此变得无比珍贵,也让儿时的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虽然那些文章并禁不起反复阅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实在是聊胜于无。后来,为了写作文,买了小学作文书。但我始终与真正的文学作品相距甚远。

    然后,就到了初中。初中我读的是县城的寄宿式学校。一周七天,只有周日下午可以外出2小时,每月放假一次,一次放假三天。虽然到了县城,有了新华书店和各种书店,但寄宿式学校的时间安排,农村出身家庭经济的拮据,以及自身对阅读条件的迷茫,向其他同学借书看成为我获取书籍的主要渠道,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初中生涯接触到的大部分是《我是特种兵》《狼图腾》《鬼吹灯》《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桃花扇》等诸如此类的书,只有一小部分是《繁星》《春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飞鸟集》《朱自清散文集》《穆斯林的葬礼》这样的作品,我与真正的经典文学依然相距甚远。

    高中依然是寄宿式学校。依然没有图书馆。当时正逢我青春叛逆期,和年少情感迷乱期,看的多是《艾格》《青年文摘》《哲思》之类的杂志,以及类似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追忆似水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之类一些浮华的青春畅销书,也看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告别薇安》等。但始终与一些经典文学相距甚远。

    进入大学后,守着一图书馆的书,感觉自己看的书反而不如高中时代多。虽然也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但那种像以前如饥似渴地去读一本书的状态,却很少很少了。倒不是对书的感情淡薄了,只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如今,毕业在即。回过头来整理大学四年期间所读过的书目,总觉得十分惭愧。每每从图书馆门前经过,总觉得自己大学四年辜负了一本本好书,错过了与一本本文学作品相互沟通的机会。因此,我最近在整理古今中外各个历史阶段的名人名作,打算列出一个长长的书单来,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也打算在毕业后,哪怕踏入社会,依然坚持阅读,不忘书香。同时,也热切的希望自己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余生若是有书为伴,有爱人相陪,也算得上不枉此生,不虚此行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jp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