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 Beyond Feeling -- A Guide To Cri
这是《Beyond Feeling--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读书笔记的第六篇,书本的第四章“What Does It Mean to Know?”
小明问小花:“戊戌变法是哪一年?” 小花说:“我不知道,可能是1898年吧。” 小明又问小白,你知道么?小白说:“我知道啊,是1888年”。
事实上,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6~9月。在这个情形下,小花不知道答案,但她是对的;小白知道答案,但她确实错的。“知道” 在这个故事有些让人困惑,当小明认为自己知道的时候,其实小明并不知道;当小花说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其实小花知道。这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认知的感觉出错了。知道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我们知道。当我们把这个小故事推演到投资上,你知道你知道的嘛?
在认知的正确性上,人们有一些“社会常识”,而这些“社会常识”并没有经过我们的认证却随着熟悉度而被认为是正确的。当我们听到某一个论断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信它是真的。很多人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世界之前,美洲原住民之间彼此和平相处并充满敬意与环境和谐相处。可事实却是许多部落不仅好战,而且还屠杀儿童和妇女,并严刑拷打俘虏;对森林进行滥伐并肆无忌惮地杀害整个畜群的动物。还有人认为发泄愤怒可以减弱愤怒并让我们感觉好一些,可事实并非如此。在重新考察关于愤怒的证据后,卡罗尔. 塔佛瑞斯断定:“关于发泄愤怒的心理学原理经受不住实验的仔细考验。对证据的权衡清晰地表明了相反的情形:表达愤怒使你更加愤怒,强化了愤怒的态度,并形成一种敌视习惯。如果你对暂时的愤怒保持冷静,并以一种愉快的活动分散你的注意力,直到你的愤怒平息下来,那你很可能会比加入到大叫大嚷的争吵中感觉更好,并且更快地感觉好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和证实想法或通过推理来主动地获取知识;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的告知(课堂、报纸、电影电视等)被动的获取知识。当我们被告知某个知识时,我们应该带着好奇心和自己的判断,因为知识的传递总是不充分的和有误导性的(更何况某些知识本身就是错误的)。
知识获取的两个障碍:设定和猜想。
设定就是把某事看作理所当然的——也就是随意地把未被证明或可以合理争论的某事当做真的来接受。因为设定一般是无意识的活动,所以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设定和他们对我们的影响。未予确证的设定的主要负面影响是——扼杀通向知识的好奇心。
猜想是提出一个直觉判断或是冒险提出一个对正确性没没有任何信心的答案。当我们在考试选择题不知道答案的时候,那么我们通常都会猜测把卷子答完。猜想缺少了证据。
设定和猜想都不能引导我们通往知识,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对于断言你知道某事采取谨慎态度。如果我们不够确定,那就说可能和大概,说“我认为”或“在我看来”而不是“我知道”。最重要的是,向自己或他人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无知。你没有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承认自己的无知是通往知识关键的第一步。
题外:我认为猜想和设定并非一无是处,它们可以是我们进行知识探索的第一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问题的核心在于知识需要有理有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