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时候,我身边的人选择兴趣爱好都随大流。
比如一个朋友开始向我请教写作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朋友问我怎么才能把画画好。
我细心的教导了半天,他们一顿热情的感谢说“有机会请我吃饭”。
但到下次问他们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改学python,一个开始做短视频了。
我在伤心说好的大餐没有的同时,发现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因为喜爱而去学习,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这个新能力可以挣钱。
合理合法地挣钱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天经地义,可是挣钱的心情真的是太急切了,甚至有点狂热。
大家都知道股票能挣钱,但很少有人愿意尝试,就是因为股票这个东西,虽然大家已经知道是可以挣钱的,但能真的挣到钱的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进去都是被收割,所以不会去浪费钱。
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自己报班写作,学插画,学程序就能挣上钱呢?
盲目地选择一个你并不熟悉的领域,不论这件事看上去有没有风险,都是不明智的决定。
所以本来可以存下来请我吃火锅的钱,才会被商家骗走。最终除了商家发给你的几十G的录屏资料,文件夹,ppt以外,自己压根没有任何改变。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刚从一个坑跳出来的人,又火急火燎地冲向了另一个坑,跳坑的同时还喃喃道,这次准行。
当下信息太发达了,我们面对的是超越曾经无数倍的信息,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将看到更多平生从未见到的事情。
但往往在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还欠缺一种重要的能力,就是甄别。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别人展示出来,让我感到羡慕的。
真真假假的情绪在我们的心里,但我们却从未认真,停下来仔细辨别。
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钱花了,不仅没有成长,还开始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学不会的废人。
抱着挣钱的想法,却感觉可以不费力就能挣得比工作还多!
醒醒吧,只要是挣钱的事情,哪个不是要九死一生,被骂得狗血淋头?
平时上班已经够费劲了,你才挣了多少工资,为什么别人说一个新的东西,短时间就能学会,可以挣得比主业多,你就信了?
就拿商业插画为例,市面上做插画的真的少吗?喂,搞清楚,插画师是个职业,从业的人数多了去了,其中不乏科班出身的精英,你要没点自己的特色,没功底,没点想法,凭啥赚钱的是你,不是他们?
而且你要明白,别的全职插画师,有人帮找客户,你不仅要学画画,还要研究怎么接单和客户沟通,还要防诈骗,防骗稿,防侵权等一堆问题。
主业虽然看起来像受气包,但你要明白很多未知的问题,由你身边专业的同事解决,那些烦人又棘手的问题最终由你的老板去挠头。
如果新起炉灶,你又是单枪匹马,那么抱歉所有的问题都会在你自己身上,你真的做好一个人就是一支军团的觉悟了吗?
新的能力听起来好听,但往往大部分人都只考虑到打下江山享受荣华富贵的结尾。
忘记了这一路打江山,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人员、粮草、战略、算计等,数不尽的问题和困难在前面等着他们,于是还没出新手村,就被现实揍的丢盔弃甲,哭喊的滚了回来。
生活中所有“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但都有一个无法反驳的原因,所有可以挣钱的想法,都需要一个绝对彪悍的能力。
真正的爱好是一种可以等,可以无所谓,可以不计得失的状态,因为有充足的资源不断地补给,所以爱好一点点的成长,悄然渡过了那些困难的日子,逐渐变成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
但往往那些想要快速挣钱的想法,太过急切,太过功利,往往因为看不到结果而被快速抛弃。
快速选择,然后快速放弃,快到自己都不知道是因为真的不行,还是因为第一时间没有收到反馈的被迫放弃。
我总给朋友说,我一开始看书的时候,说不出看书有啥好处,当时是没有找到颜如玉,也没见到黄金屋。
只是刚毕业的时候生活很惨,日子很糟,但书里面有些励志的话给予了我一些动力,也看到了像徐福贵这样比我惨的多的人还在坚韧的活着,所以抱着好奇一本两本的看了下去。
我真的能说清楚读书有什么好处已经是3年后的事情了。
我从书里面看的案例,看到别人的生活,给我的生活提供了一些不同的选择,因为见过书里的人犯的错,于是在生活中有意识避免同样的错误,也开始学习那些更高效更好的方法做事,于是生活开始有了变化。
而我断断续续写作的经历也有几年的时间,才开始明白怎么写会好一点,更能让自己的读者接受,怎么才能表达得更清楚。
新能力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时间,需要我们给予充足的时间,精力,资源和耐心,在一次又一次地用心打磨下,这些能力才能做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如果真的热爱,你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浇灌,如果只是想要挣钱,如果都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时间,去学习去成长,那么不管换什么都逃不出被割韭菜的命运。
所以相对于急着找一个挣钱的副业,更重要的是认清什么事,值得让自己无怨无悔地搭上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