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和夜间已然入秋了,只是晌午还带着酷夏的余温,烘烤着大地。刚刚食堂就餐的我,急匆匆赶赴楼里,狼狈得像只被猫追的老鼠。
虽说明确了“做与不做”的关系,可明确归明确,身心仍旧很诚实,冒涌着无尽的、相互消耗的念头,在我脑海里反复拉扯。便告诉自己别那么紧逼了,可手头一闲下来,就拼命想抓住那些所谓“有意义”的事去做,生怕将眼前这点可怜的时间给“荒废”了。
遥忆学生时代的我,哪有这些念头,一旦逮着一天闲暇,甚至一周的学业空期,就会肆无顾忌地浪费光阴,扣手机、打游戏,怎么舒服怎么来,心安理得。我常常躺在床上,任由一天的时间从指缝间迅速流走,没有一丝的犹豫。但放在现今,即便只扣了半小时手机,心里就会焦虑,恐惧时间止不住溜走,恨不得伸了手,往空气里用力捞两把,似能把那流逝之物挽回来一般。
或许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动物能在吃喝拉撒、抚育狩猎这些本能行为中,安然度过一生;人似乎总想着要做点什么,超脱些什么,勤勤恳恳地追寻成就感和价值感,好像完全屈于本能,就是苟活,是在负罪。
想起自己很早前看的那本人尽皆知的《活着》。人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读完整个故事,也觉得恰是如此。可抛开这个道理,人真的能做到为活而活吗?
毕竟人有太多欲望了,也难以舍弃这些欲望。
要么功成身退,要么看淡一切,顺其自然。你的无为,并不是错;如果能无为而无不为,则是意外之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