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就是作者的自我认知,创造人物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探索、探究的过程,要爱自己创造的每一个人物(也包括反派)。
认识主角
1. 什么是主角
主角推动故事发展的人物,拥有行动力、推动力的人物。
tips:主角大部分时候是戏份最多最出彩的角色,但这并不绝对。
如:《哆啦A梦》中的主角是大雄而不是机器猫。大雄才是具有推动力的人,拥有着欲望和行动,而机器猫只是配合和帮助大雄的。
2. 主角的作用
主角是带着观众经历故事的人,是观众的眼睛。
作为故事的视角人物,通过共情(人类的共同情感)来带领观众体会主角的感情或感受。
3. 主角的主动性问题
有时主角在激励事件之前可以是被动的,但激励事件发生后主角就要主动和行动起来;
如何让观众和主角建立共情
主角带着观众体验整个故事所以共情不能断,可以通过三个层面建立与观众的共情。
1. 通过人物的身份加强共情
l 可怜
小人物出场一般都是用的‘可怜’方式,比如如失去亲人、环境险恶
tips:塑造一个可怜身份的角色并不会导致你的故事变low
如:《小丑》中小丑的出场、《泰迪熊》男主的出场(主角不是泰迪熊)
l 可信
写一个令观众觉得合理、值得信服的角色。
一般创造角色时更容易关注角色的特别之处(如何吸引观众让观众记住),而往往忽略了可信度的问题;
tips:给特别的人物设计一个缺陷、或坏习惯,会增加人物的可信度
如:一个强壮的大佬喜欢吃彩虹糖担心被小弟发现;
《赌神》中高进爱吃巧克力,没有巧克力就不会赌博;
大男人怕蟑螂、老鼠等;
tips:酗酒、不修边幅近年来被用的有些多了,共情效果就相对差一些;
l 可爱(值得被爱)
让人物做一件小美好的善事,这点与‘救猫咪’理论同理
如:《苏乞儿》周星驰出场打赏乞丐(强人开场);
tips:强男一开场的人物出场基本都有‘救猫咪’情节,而可怜出场的人物则未必一定要‘救猫咪’。
2. 通过人物的欲望加强共情
原始欲望更能够引起共情(讲给猴子听)。只要欲望足够原始,即使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也可以做到吸引观众。
如:《荒野求生》、《活埋》
3. 通过人物的动作产生共情
主角做每件事前想一下有没有得到‘观众的许可’。尤其是在做“坏事”的时候更需要做好铺垫,想好如何才能得到观众的许可。
如:《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让.雷诺
如:抢银行前,交代好人物背景(刑满释放、找不到工作机会、遭受各种歧视等),还被银行的工作人员歧视,这个工作人员还欺负老奶奶,最后被主角帮助了老奶奶(救猫咪)。接着一个会开锁的狱友来找、会.....
tips:明星会有例外,通过明星效应也可以建立共情,但写故事时不能考虑明星因素;
4. 英雄片中主角共情的极限设定
英雄片是强男一的极限操作,所以共情层面也要做的相对极限。
l 技能
英雄都有着一种很强的技能,所以在后面的缺陷、对手、欲望层面都要做到相对极限;
l 命门
即人物的缺陷,因为强技能很伤共情,所以缺陷的设计也要很强烈,足以要角色的命;
如:孙悟空的紧箍咒、蜘蛛侠的发射不出网
l 对手
让英雄拥有旗鼓相当的对手,让环境更险恶;
l 使命
英雄的使命是拯救世界,仅仅救猫咪是不够的;
l 总结
一个带着致命缺点的英雄,对付一个几乎完美的坏蛋。
tips:英雄除了技能和正义感外几乎都是缺点
比如济公:吃肉、喝酒、嬉笑怒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