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欧阳小兰讲师14期分享627天20230113来75观23咨67
1、吃抗抑郁药会不会导致zisha?(张勇医生)
14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首次使用抗抑郁药(比如报道氟西汀、帕罗西汀有这种风险,但并不表示其他抗抑郁药没有这种危险)的时候,会出现一些zisha或加重zisha的行为,在动物实验里也证实有这样的行为,但出现的比例比较低,不到10%。
为什么?因为出现抑郁理论上认为神经细胞的前膜和后膜之间突出间隙里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功能低下的时候,就会出现抑郁甚至焦虑的反应。目前抗抑郁药叫再摄取抑制剂,就是不让这些神经递质消耗,代偿性的使突出间隙的5-HT浓度增加,从而达到上下传导的作用,这样抑郁的症状就会得到改善。但是神经细胞的突出前膜有一个特点,特点是什么呢?是有负反馈机制,就是五羟色氨酸或者色氨酸进入细胞前膜的时候,细胞膜上有一个5-HT受体的特殊机制,它会负反馈,对于不认识的东西会拒之门外,但是它不停的跟熟悉的东西来,5-HT受体就认得了,接纳了,这个时间大概需要2周,就变成正反馈来相当于2周后抗抑郁药起作用了。因为负反馈,所以在这2周内,不但没有提高即使给我吃抗抑郁药,但是我会抑制你的5-HT的释放,我会让你突出间隙一过性的5-HT的浓度更低,大概两周左右这个识别才变成正反馈,我才能接纳你,然后你的突出间隙浓度开始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给抗抑郁药通常说大概两周左右开始起效,2~4周开始起效,6周左右明显的效果,这就是一定要是有这个突出的负反馈机制,所以很多特别敏感的儿童青少年这个负反馈可能就使他的突出间隙5-HT浓度比治疗前还低甚至没有得到任何提升,而且增加他的焦虑反应,当抑郁叠加焦虑的时候,zisha的行为或者冲动、攻击、激越和自伤的行为都明显的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儿童青少年在治疗的早期,也就是治疗的前两周,会增加他的抑郁的情绪,增加他相关的zisha行为。
假如有这个风险,怎么避免?可以合并一点丁螺环酮或坦度螺酮,它能够在早期增加5-HT31a的正反馈机制,促进多巴胺的吸收,两周以后可以逐渐减少这些药甚至停掉,所以往往对儿童青少年抑郁比较严重,伴有焦虑的时候,在使用抗抑郁药的同时,一般会合并点丁螺环酮或坦度螺酮,也就是避免早期这个负反馈的机制,让它变成正反馈来增加它的疗效,促进抗抑郁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