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一个小山村。这句话是我心里唱着,手里写出来的。这确是事实。小山村,没有公交车。要么步行,要么自行车,别的出行工具,基本没有概念。
上大学之后发现,公交车是最常用的出行方式。说个暴露年龄的事,第一次坐公交,我看着乘务员用缠满橡皮筋的红蓝铅笔利索的扯了一张票给我,我多少有些激动。新鲜事物啊。
彼时,与我同乘的是大学同宿舍的同学,本地人,这公交生活已经融入到她的血液里。乘务员除了卖票,还要在车子并线的时候伸出手阻拦其他车,还要在进站停车的时候指挥车里的乘客再挤挤,方便多上几个人,而我最喜欢听的就是乘务员说,哪位年轻的师傅给老人让个座,谢谢啦。我觉得听到这话的我,看着乘务员的眼神是发着亮光的。
后来与大学里认识的朋友一起乘车,她告诉我公交车的标准站姿,告诉我怎么判断有座的乘客是不是要下车,然后意识到对于乘公交车,也是一门学问。与她一起出去,一般都能混个座位,然后她安静的站在我附近,伺机而动。
再后来交了一个年轻的男朋友,公交车上,即便有座位,他也固执的站在我旁边,除非两个座位挨着,不然,他怎样都不离开我。我觉得有些哭笑不得,有座位就要坐,同在一个车上,我又不会丢。
即便他现在已经是我结婚十年的老公,这个习惯依然完美的坚持着。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版本。
刚刚送老公离开哈尔滨,哈站附近的公交站,夜幕中被风吹得颤抖的人,那一对情侣,女的穿的很薄,男的也是半袖,两个人没有任何亲密举动,判断他们是情侣,也是女的喊男的“老公”。
巧的是我们等的是同一路公交车。上车之后,座位还算富裕,我避开特殊座位,于是比较靠后,看到女人上车直接坐在了老幼病残孕的专座上,男人几乎没有任何停留的坐在我身后的空座上。然后在某一站,男的几步走到门口,对着有点距离的玩手机的女人吼,下车了!傻呀!然后头也不回的下车,不管女人听没听到。女人这才如梦初醒般踉跄着下车。
嗯,相比之下,我简直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不敢说这一件事能说明什么问题,只是如果我是那个女的,心里绝对不会舒服。
公交车开往下一站的时候,这一对情侣便仿佛水滴入海般,一丝涟漪都没有了,带给我的触动却不小。
若是老公在,我第一声冷还没出口的时候,他应该就会决定打车回去了。如果我坚持公交车,他也会抱着我让我暖和一点,公交车上他从来不自己找座位不理我,如此想着,便更想念已经在火车上的他了。
原来乘公交车,不止有学问,还能体现情感问题。那个冷风肆虐的哈尔滨的夜,公交车安放了我有些瑟缩的灵魂,安慰了刚刚经历离别的我,让我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有多难得。
人生即是如此,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