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 之三

作者: 丫头利贞 | 来源:发表于2017-01-18 15:26 被阅读0次

           流放海南的谪臣流人中,虽然不乏李纲、李德裕这样宰相级别的大官,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在中国古代十大才子中排名第一的豪放派诗人苏东坡。

           林语堂评价过苏东坡,他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和翁同龢为了让张骞中状元,执着大胆而又完全没有底线地进行舞弊相比,苏轼实在是太不幸了。他考试那年,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答卷文风清新洒脱,把欧阳修给震住了,他误以为这是自己的弟子、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所作,于是,为了避嫌,愣是把苏轼判成了第二名。

           倒霉催的。

           但是,自古才华压不住。这一次与第一的失之交臂,并不能遮掩苏轼的光芒,千年之后回头看,功过是非很清楚,天下文章千古事,谁说东坡不第一!

           今天,我们经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并列式来说明,各种文学体裁都曾经有过巅峰,说明艺术是多元的,不能用高下来进行对比区分。而“词”之所以能够从“艳科”走向正统,正是苏轼在柳永的基础上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词的文学地位大为提高,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苏轼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大为赞赏,却不知出处。等到苏轼前来谒谢时,问起此事,苏轼答曰:“何必知道出处!”豪迈之气溢于言表,欧阳修不禁叹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如今,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就是因为他们都是豪放的。

           但是,正如西谚所言,爱开玩笑容易得罪人。豪放,总是一不小心就过头,苏轼亦然,他和二程之程颐结下梁子,就是因为他口不饶人。为此,春梦婆的故事才会以满满的“禅意”流传至今。传说,有一天,东坡访友回来,路遇给丈夫送饭的春梦婆,便跟她开玩笑:“云(pin)蓬松两腕粗,手携饭去寻夫”。春梦婆不加思索便答道:“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乎?”一语击中苏公软肋,他连忙赔礼道歉,并为此村妇之才高口快而折服。

           是啊,一位豪放派诗人,再加上林语堂笔下那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苏轼被流放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乌台诗案”(1079年)中,苏轼差点被砍头,幸亏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躲过一劫,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起起落落,1094年,再次被贬至惠阳,三年后,一叶孤舟,将苏轼送到了流放之地海南儋州。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谪居儋州后,苏东坡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琼台纪实史》称:“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苏轼北归三年后,其弟子姜唐佐更是成为海南岛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对此,苏轼也比较嘚瑟,题诗云:“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这些年来,儋州人一直对苏轼怀有深深的崇敬,将其视作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在儋州,有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甚至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都表达了人们对东坡先生的缅怀之情。

           儋州四年逢大赦,复得北归又狂放,“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至此,诸君切莫为之喜,诳语终归成诳语,不过一年有零余,东坡卒于归途中。

            对于东坡而言,其豪放与流放,似姊妹篇——豪放遇流放,豪放语流放,豪放誉流放,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放 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qbbttx.html